想象一下,炼钢也能“一键操作”?钢板质量交给AI“火眼金睛”?这不是科幻片,而是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斥资4.9亿元玩转的“数字化真功夫”。如今,这家钢铁巨头的产线自控率飙到92.97%,不仅炼出了更牛的好钢,成本还直降6%。
走进攀钢西昌钢钒的厂区,轰鸣的机械声中藏着“智慧大脑”。一场耗资4.9亿的数字化大改造,让传统的“钢铁硬汉”变身为“数字尖兵”。
攀钢西昌钢钒装备部信息化首席工程师胡晴莽表示:“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围绕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然后实现绿色制造。数字化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手段。”
此次数字化改造覆盖了钢铁生产的全流程,从铁区高炉到炼钢环节,再到轧钢工序,一起看看哪些环节变得更“聪明”了:
铁区: 建成了钒钛行业最大的高炉机控中心,远程集中操控,稳!
炼钢: 过去又热又累的脱硫、扒渣?现在“一键搞定”!精炼也能远程操作,“解放了劳动力”,工人兄弟告别“汗流浃背”。
轧钢: 全自动轧钢是标配!更酷的是,热轧冷轧环节请来了AI智能“质检员”,火眼金睛扫描钢板表面,瑕疵无处遁形。板材生产更是实现“一键轧钢”、“一键加热”,效率质量双双起飞!
“从质量来讲,最直观的就是降级改判率,” 胡晴莽告诉记者,“提升了10个百分点!原来是4.5%,现在降到2%左右!” 这意味着不合格品、需要降级处理的钢材大幅减少!“产品合格率也提升了1.8个百分点。” 他特别强调:“这能有效避免我们有缺陷的产品带到市场上交给用户!
好钢自然赢得大市场! 西昌钢钒的“智造”精品,如今是高端领域的“香饽饽”。其汽车板成功应用于比亚迪、奔驰、宝马等知名品牌;在家电领域,家电钢产品进入了格力空调、长虹、海尔等企业的供应链;在能源领域,西昌钢钒成功生产了X80石油管线钢,并在中国能源输送管线上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本方面,数字化改造同样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措施,西昌钢钒的成本降低了5% - 6%。
以一个年产数百万吨的钢铁企业来说,这一成本降低幅度意味着每年可节省数千万元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 不止于此!
凭借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西昌钢钒获得了工信部作业级智能工厂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企业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激励。
展望未来,西昌钢钒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制定了更加宏伟的发展规划。胡晴莽表示:“钢铁行业最终还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把成本效率提高,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项目将继续为我们的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变革提供赋能和支撑,用数字驱动质量改善、成本降低和能源消耗降低。”
4.9亿的投入,换来的不仅是一条条自动化产线和漂亮的数据,更是一个传统钢铁巨擘向“智慧钢铁”华丽转身的生动样本。当老钢厂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炼出的“聪明钢”正助力中国制造迈向更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