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观察者网7月24日消息,加拿大全国省长会议在安大略省落下帷幕,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和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联手发声,罕见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合作期待。
莫伊表示,加拿大应以国家对国家的方式与中国展开对话,恢复彼此的信任。
«——【·贸易战倒逼下的生存本能·】——»
自2025年3月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以来,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级。7月10日特朗普政府更是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所有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全面关税,其中钢铁关税叠加后高达50%。这对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经济来说,无异于一场"经济地震"。
首当其冲的是萨斯喀彻温省的农业。作为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产区,该省64%的菜籽油依赖中国市场。
但去年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后,中国迅速反制,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关税。这直接导致该省农场主被迫销毁滞销作物,2025年上半年中加贸易额同比暴跌31%。
安大略省的处境同样艰难。这个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每年从中国进口约400亿加元商品,出口却仅30亿加元,贸易逆差悬殊。
更尴尬的是,该省汽车产业严重依赖美国供应链,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其三大钢厂濒临停产。
这种危机感在省长们的发言中表露无遗。莫伊直言:"如果我们真的想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中国打交道。"
福特则引用丘吉尔的名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尽管他随后澄清"并不认为美国是敌人",但强调"其行为正把加拿大推向对立面"。
«——【·地方与联邦的政策博弈·】——»
这场省长"倒戈"事件,暴露出加拿大联邦与地方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深刻分歧。
长期以来,加拿大外交政策由联邦政府主导,特鲁多政府此前一直紧跟美国步伐,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地方政府却承受着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
以萨斯喀彻温省为例,该省对华农产品出口在2024年曾增长30%,但2025年的关税战使其出口额锐减过半。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变化,让地方政府对联邦政策的不满达到顶点。
安大略省则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尽管联邦政府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该省却悄悄推进与中国的合作项目。
今年3月,该省还与中国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技术。这些项目在联邦政府的反华基调下显得格外刺眼。
除了莫伊和福特,曼尼托巴省省长瓦布・基内、新不伦瑞克省省长苏珊・霍尔特等多位省长也呼吁联邦政府改善对华关系,要求优先推动中方取消关税。
«——【·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再定位·】——»
在美加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加拿大正陷入"夹缝求生"的困境:一方面,美国的关税大棒不断挥舞,试图将加拿大纳入"经济附庸"的轨道;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潜力对加拿大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面对美国的打压,加拿大加速扩建跨山输油管道,计划将对华原油日输送量从目前的15万桶提升至35万桶,预计年收益70亿加元。同时,该省还在与中国洽谈钾肥长期供应协议,试图通过资源合作绑定中国市场。
安大略省与中国合作的全固态电池项目,被视为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的关键一步。这种技术合作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去美国化"产业链的迫切需求。
然而,这种战略转向并非没有风险。联邦政府仍在犹豫是否调整对华政策,而美国对加拿大的施压也在升级。特朗普在得知省长们的言论后,立即威胁要"进一步提高关税",并要求加拿大"选边站队"。
更微妙的是,省长们在访美时曾大打"中国牌",试图通过渲染"共同对抗中国"换取美国让步,这种前后矛盾的策略,凸显出加拿大外交的复杂性。
中国对此保持着谨慎但开放的态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国家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希望加方纠正错误做法,停止限制措施。这种表态既表明立场,也为未来合作留下空间。
这场省长"倒戈"事件,本质上是加拿大在全球化变局中寻找生存空间的缩影。当联邦政府的意识形态外交遭遇地方经济现实,当美国的霸权行径撞上中国的市场引力,务实主义正在取代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