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默克尔早有预警,欧洲偏要制裁,如今2400亿教训来了
迪丽瓦拉
2025-07-25 22:57:52
0

前言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经放过一句狠话:俄乌冲突对欧洲绝非好事,搞不好会沦为最大输家。当时不少人嗤之以鼻。

三年过去了,欧盟刚刚出台史上最严厉的第18轮对俄制裁,竟然永久禁用北溪管道,这简直是自断生路。

默克尔为什么能说得这么准?欧洲为什么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作者:含

默克尔说中了!欧洲亲手砸碎自己的金饭碗

就在上周,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出台了。

欧盟27国全票通过了第18轮对俄制裁,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组合拳。

这次制裁的重头戏,是永久禁用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同时将105艘俄罗斯"影子船队"拒之门外,还把22家俄罗斯银行踢出了SWIFT国际支付系统。

最让人意外的是,连这两条管道的最大受益者德国,都表态"全心全意支持"欧盟的决定。

这简直是自断生路。

要知道,北溪1号每年可向欧洲输出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两条管道直接从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总投资超过200亿欧元。

对于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欧洲来说,这就是生命线

俄罗斯花大价钱建造它们,不仅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更是为了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可现在,欧盟说禁用就禁用了。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一句预警,竟然变成了今天血淋淋的现实。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时,默克尔就在采访中敲过警钟。

她说,这场冲突对欧洲绝非好事,搞不好会沦为最大输家

当时不少欧洲政客和媒体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过度悲观。

他们觉得,有美国撑腰,有北约护身,怎么可能吃亏?

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默克尔凭借16年执政经验和对欧俄关系的深度理解,看透了这场博弈的本质。

她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迟早要吃亏。

可惜,她的继任者们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结果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欧洲亲手砸碎了自己的金饭碗

价值观当饭吃?欧洲正在进行慢性自杀

这么看来,默克尔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从能源断供到经济失血,再到政治绑架,这确实是一条不归路。

先说最直观的经济损失。

根据最新数据,德国因俄乌冲突已经损失了大约2400亿欧元。

换算成人民币,这是1万8千多亿的天文数字。

这还只是德国一家的账,整个欧洲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

更要命的是,这些损失直接砸到了普通老百姓头上。

77%的德国家庭表示被高昂的能源账单压得喘不过气。

44%的人不得不动用储蓄来交电费。

法国电费涨了20%,意大利政府忙着发能源补贴。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心酸和无奈。

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

德国工业用气占到全国天然气消费的59%

没有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成本直线上升。

巴斯夫、大众等德国工业巨头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

技术流失,就业减少,产业空心化已经不是危言耸听。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政治依赖。

过去欧洲还能在美俄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现在却完全倒向美国一边。

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一开始是不愿意的。

但顶不住压力,最后也投了赞成票。

这种"被迫一致"的背后,是欧洲独立性的丧失。

如今的欧洲,就像在进行一场慢性自杀

口口声声要制裁俄罗斯,结果把自己制裁得七荤八素。

美国的页岩气以三倍价格卖给欧洲,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而欧洲却在"价值观"的旗号下,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

这场大戏里,美国数钱,俄国止血,欧洲买单

说来也巧,欧洲在自残的同时,别人却在闷声发财。

先看美国这边。

人家几乎没派一兵一卒,却赚得盆满钵满。

在能源生意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以三倍价格卖给欧洲。

光这一项就够美国能源巨头们笑开花的。

更精明的是,美国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

用高额补贴吸引欧洲企业搬家到美国建厂。

技术、就业、税收,统统被美国收入囊中。

这简直是双赢:既卖了高价能源,又吸走了欧洲的产业。

军火生意更是赚翻了。

美国军工企业接到了大量订单,乌克兰成了最佳的武器试验场。

特朗普上台后还通过各种协议,把拜登时期援助乌克兰的钱收了回来。

相当于一分没花,还赚了个好名声。

再看俄罗斯这边。

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惨。

俄国成功开辟了亚洲市场,获得了中国和印度两个大买家。

这种"向东看"的策略,不仅让俄罗斯扛住了制裁,还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手里有硬通货

石油、天然气、小麦、化肥,这些都是各国的必需品。

西方可以制裁,但需要这些资源的国家总会想办法买到。

而且俄罗斯在联合国的席位没丢,在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反而增强了。

对比之下,欧洲的处境就显得格外尴尬。

同一场戏,美国当导演还赚票房,俄国虽然挨打但没伤筋动骨。

只有欧洲在当冤大头,既出钱又出力,还把自己搞得一身伤。

这种结果,让人既心疼欧洲又无奈于现实。

欧洲不仅在经济上输了,在地缘政治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过去那个能在美俄之间搞平衡外交的欧洲,已经不复存在。

现在的欧洲,更像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

最可怕的是,这种依赖还在加深。

现在美国又要对欧洲商品征收关税,准备再薅一把羊毛。

面对这种明摆着的"欺负",欧洲也只能忍气吞声。

因为在能源、军事、科技等关键领域,欧洲已经离不开美国了。

默克尔还有一句狠话:和中国翻脸更要命

如果说第一个预言已经让欧洲吃尽苦头,默克尔的第二句话更值得深思。

她曾经明确表示:"欧盟要找到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她还强调,中欧经济脱钩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当年她劝欧洲不要和俄罗斯闹翻,现在又劝不要和中国翻脸。

数字不会撒谎。

中欧贸易额是欧俄贸易的十倍!

德国一半的出口要依赖中国市场。

如果真搞"去中国化",那对欧洲经济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拿德国汽车业来说。

奔驰、宝马、大众在中国都有深度布局。

中国不仅是重要的销售市场,更是核心的生产基地。

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对这些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可是现在,一些欧洲政客正在试探这条危险的道路。

他们似乎没有从对俄制裁的教训中学到任何东西。

还在琢磨着什么"去依赖化"、"经济安全"之类的概念。

这不是重蹈覆辙是什么?

好在还有清醒的人。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欧盟对华加征关税问题上踩了刹车。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杀敌一万,自损一万五"的昏招,对德国没有任何好处。

德国是出口大国,中国是重要伙伴,这个账不难算。

德国的民众已经坐不住了。

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呼吁政府拿出真正的救市方案。

而不是在意识形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德国业界也渴望与中国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为自己寻找出路。

说到底,这是个选择题

是听美国的"政治正确",还是为自己的实际利益考虑?

是继续在意识形态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还是回到务实合作的正道上来?

默克尔的智慧在于,她看得比别人远。

她明白,在群体的狂热中保持独立的清醒,是一件极其困难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

认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你需要什么。

然后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聪明人会从中汲取教训。

默克尔的第二个预言会不会应验,或许就看欧洲这一次,能不能听懂人话了。

结语

在集体狂热中保持独立清醒,是件极难却极重要的事。

默克尔的第一个预言已经血淋淋地应验,希望第二个不会。

面对复杂局势,咱们该怎么在压力和利益间找平衡?

参考资料

#AIGC热点大赛#

《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 多方博弈仍在激化》-新华社,2025年2月

《"断气"+电价波动,欧洲陷入新一轮能源焦虑》-环球时报,2025年1月

《俄乌冲突以来的欧洲经济--表现、原因、政策应对与前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2024年

《中德电动汽车合作指导委员会第8次会议成功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年12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
更多洗涤行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于运动衣物洗涤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升级,多款运动洗护新品快速走红。业内...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