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手握4元的柠檬水,县城学生咬着2元的冰淇淋,东南亚游客喝着6元的珍珠奶茶——这些日常场景背后,一家从郑州街头走出的企业悄然登上资本市场的巅峰。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敲响开市锣,证券简称“蜜雪集团”(02097.HK),开盘股价飙升近30%,市值一举突破1000亿港元。上市当日最终收盘定格在290港元,较发行价暴涨43%,市值达1093亿港元,相当于3个古茗或13个茶百道的体量。
01 冻资1.8万亿,港股新王诞生
蜜雪冰城的IPO缔造了香港资本市场一项历史纪录。公开发售环节认购倍数高达5258倍,吸引约1.82万亿港元资金涌入,超越2021年的快手,成为港股新一代“冻资王”。这个数字意味着投资者需申购20万股以上才有机会中签一手,按一手2.025万港元计算,需动用资金4050万港元。
资本的热情源于一份扎实的成绩单。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全球门店净增7700家,总数突破4.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同期公司净利润达3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51亿元,账上现金储备近60亿元。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从2022年的3936元增至2024年的4184元,新开门店业绩甚至优于老店。
02 “看不见的冰山”,供应链才是真王牌
蜜雪冰城表面是卖奶茶的,实际却是家供应链巨头。它98%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加盟费仅占2.5%。这种模式如同冰山,消费者看到的门店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水下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才是支撑庞然大物的根基。
为支撑全球4.6万家门店,蜜雪冰城用十余年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在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布局五大生产基地,总面积79万平方米,年产能165万吨,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采购网络延伸至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四川安岳的柠檬、新西兰奶源、越南百香果通过严格筛选进入生产线。
物流网络上,27个仓库组成35万平方米仓储体系,90%区县实现12小时送达,97%门店覆盖冷链物流,连318国道沿线的高成本区域也不缺席。这套体系将一杯柠檬水的原料成本压缩至1.2元,其中柠檬成本不到0.5元,让4元定价依然能维持32%的原材料毛利率。
03 万店网络,乡镇市场的毛细血管
蜜雪冰城的门店版图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中国县域肌理。截至2024年底,它已覆盖全国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4900个乡镇,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57.2%。2024年仅九个月就新增乡镇覆盖1800个,相当于每天有6家新店开进乡镇。
这种下沉能力构建了极高的竞争壁垒。当高端茶饮在一线城市贴身肉搏时,蜜雪冰城在县域市场几乎没有对手。加盟模式更赋予其惊人弹性,省会城市年加盟费仅1.2万元,县级市低至7000元。一家二线城市加盟店年流水约180万元,加盟商毛利率达55%,形成“品牌方赚供应链、加盟商赚门店利润”的双赢格局。
04 千亿市值逻辑,机构为何持续看好
上市不到三个月,蜜雪冰城股价从290港元飙升至509.5港元,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支撑这一估值的是其持续验证的增长模型。
2025年7月,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蜜雪冰城国内同店销售及店铺扩张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将2025-2026年净利润预期上调7%,至54.51亿元及65.05亿元人民币。基于此,中金将目标价上调18%至555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增长动能来自两方面。国内门店数量有望以每年15%速度增长,预计2028年达到7万家。同时海外市场已布局11个国家,东南亚门店超4800家,成为当地最大现制茶饮品牌。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的66%投入供应链建设,包括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
05 平价帝国的下一站
蜜雪冰城的故事已翻开新篇章。2017年推出的咖啡品牌“幸运咖”门店数突破4500家,复制着茶饮领域的成功路径。而“雪王”IP通过累计195亿次社交曝光,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
选择股票代码时,蜜雪冰城埋下一个意味深长的伏笔。代码“2097”寓意从1997年创立到2097年的百年愿景。这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中国消费品牌全球化的宣言。
从郑州一家几平米的“寒流刨冰”店到全球现制饮品霸主,蜜雪冰城用二十八年证明了一个朴素真理。真正的商业传奇不在摩天大楼里的精英咖啡杯里,而在街头巷尾青年手中的那杯平价柠檬水中。当它把股票代码定为2097时,千亿市值不过是百年征程的第一个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