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刚恢复稀土供应,中国对美国出口激增7倍,中方随即打破一个惯例
迪丽瓦拉
2025-07-22 15:53:11
0

中美第一轮关税谈判结束后,双方达成了新的共识,部分改变了贸易格局。美国同意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口芯片,而中国也决定恢复对外稀土的供应。更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对美稀土的出口量在短短几个月内暴增了七倍,同时打破了过去四年一直延续的稀土配额公开惯例。

7月20日,中国海关发布的一项数据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6月中国对美出口的稀土磁铁猛增至353吨,较5月的46吨环比增长了超过660%。这种增长,我们通常称之为“七倍暴涨”。这一变化背后,是中美双方在5月达成了一部分贸易协议,部分企业因此获得了临时出口许可,从而让稀土供应链得以短暂“解冻”。

此前几个月,中国针对中重稀土出口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要求企业提供最终用途的证明,尤其是对钐、铽等用于导弹和战机制造的稀土资源,采取了更加紧密的监管。这导致在4月和5月期间,中国对美稀土的出口出现了约80%的骤降,甚至美国通用汽车和日本铃木等知名车企的生产线也因此面临停产的危机。

然而,尽管6月的出口量急剧上升,这并不意味着管制的放松。实际上,这是一次“临时放行”和“集中备货”双重策略的结合。中方考虑到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公司对稀土的需求,特意发放了一些有限的出口许可,企业趁机囤积库存,以备未来可能的政策收紧。

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政策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四年,每年第一季度,中国都会发布稀土年度的开采和冶炼配额数据,市场通常会根据这些数字来预测未来的供应情况以及价格波动。然而,今年却打破了这一惯例,相关配额直至6月才悄无声息地下达,而且未公开具体的配额数额,还要求企业不得透露。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在稀土战略部署上进入了“隐身模式”。

那么,为什么中国在此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配额公开传统呢?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第一层:防止国际炒作,掌控稀土定价权。

过去,每当配额一公布,国际市场就会迅速进入炒作状态,投资机构和贸易中介趁机推高价格,使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国,却无法有效控制价格。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供应商提前泄露了货量信息,结果还没开始销售,利润就被投机者抢走了。因此,通过保持配额保密,中国旨在重新掌握信息流通的节奏,增强在稀土定价上的话语权。

第二层:保护战略资源,强化国家安全属性。

稀土资源虽然不算极其稀缺,但其高纯度提炼技术高度集中在中国手中。中国虽然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供应,但储量仅占全球30%左右。由此可见,控制稀土的流动,不仅是商业问题,更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频频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和“关键原料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国这种配额“悄发不宣”的做法,其实是对稀土资源的风险防控机制。

第三层:为未来政策提供灵活的操作空间。

不公开配额意味着政策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如果中国需要收紧政策,可以随时调整而无需公开解释;如果市场发生波动,也可以悄然调整,不必引起外界恐慌。事实上,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中国掌控调控节奏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博弈和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大环境下,中国必须掌控资源调度的节奏,以应对各种不确定的挑战。

从表面看,6月稀土出口激增,而配额却没有公开,这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如果将这两者置于同一个大局中,就能发现中国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放松与管控并行”的资源调度行动。这并不是妥协或是开放政策,而是一种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战略布局。

中国仍然对轻稀土出口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这些稀土主要用于电动汽车、风电设备等民用领域,旨在巩固中国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而对中重稀土的出口,则始终保持高度管控,严防其流入军事领域。

举个例子,美国的F-35隐形战斗机,每架需要使用417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也需要高达4吨的稀土材料。然而,美国几乎没有自己的稀土冶炼链,90%以上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这一现实说明,中方的政策背后有着“软钳制”的思路:保持对美供应的稳定,但绝不给予无限制的通道。

对于欧盟来说,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20%的稀土自给率,尽管已投入10亿欧元,但考虑到技术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稀土政策调整并非单独的行为,而是中国资源战略布局中的一部分。7月19日,中国在广西召开了“打击战略矿产走私推进会”,明确表示对稀土走私现象“零容忍”,并出台了严厉的治理措施。这表明,中国不仅在稀土的“谁能买、怎么买”方面进行了严格管控,在“走私出口、灰色买卖”领域也展开了全面清理。

此外,7月北方稀土宣布上调氧化稀土精矿价格,反映出国内市场也通过价格杠杆,推动资源价值的“回归正位”。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的政策,如《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和《战略资源安全法(草案)》等,正逐步构建起全程可控的资源监管体系。

综上所述,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精准的政策调控,逐步从“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从单纯的资源供应者转向规则制定者。通过6月的出口数据暴增、配额信息的隐匿、对走私行为的打击以及价格调整等举措,中国的稀土战略布局已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谋划。

最终,稀土的争夺不再仅仅是“卖多少”的问题,而是围绕“凭什么卖、卖给谁、以什么价格卖”展开的深层次博弈。面对欧美试图绕开中国、建立新供应链的行动,中国此时打破配额公开惯例、施行弹性政策,实际上是在通过“规则塑造力”回应“战略挑战力”。

这场稀土博弈的真正终局,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也不仅仅是数据表面,最终的关键在于:谁能在国际上制定资源价值的规则,谁就能在未来的工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钧达股份通过港股IPO聆讯:光... 瑞财经 吴文婷 4月21日,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达股份”)通过港交所聆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