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近期获悉,2025年6月28日,深交所创业板受理了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初源新材”)的IPO申请。这家成立仅七年的感光干膜龙头企业,在亮眼业绩背后却暗藏多重隐患。
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净利润达1.7亿元,但应收账款攀升至5.87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55.56%;产能利用率不升反降,却计划用募资中的7.89亿元激进扩产。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面临未决专利诉讼、核心技术团队信息披露不足、关联企业商标转让疑云等尚未被媒体充分聚焦的隐患,为其IPO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1、财务隐忧:高企的应收账款与背离的现金流
翻开初源新材长达362页的招股书,应收账款问题首当其冲。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3.83亿元激增至5.8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从42.10%攀升至55.56%。这意味着2024年公司超过一半的营收停留在账面上,未能转化为实际现金流。
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滑且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2、2.20和2.08,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3.54、3.49、2.98。公司解释称这与客户结构差异有关,但差距持续扩大令人担忧。
经营性现金流呈现与净利润背离的走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6亿元、1.59亿元和1.21亿元,三年缩水41%,与净利润的波动上升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4769.96万元,凸显资金链压力。
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加剧了盈利隐忧。报告期内,公司HD系列产品销售均价从4.82元/平方米降至4.20元/平方米;HR系列产品从4.06元/平方米降至3.79元/平方米。价格下行压力直接传导至毛利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5.41%,较2023年的39.07%下降3.65个百分点。
2、产能扩张悖论:产能闲置与募资扩产
初源新材此次IPO计划募资12.2亿元,其中约7.89亿元将投向江西和龙南初源高端感光干膜建设项目,剩余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建设(2.81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1.50亿元)。
但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数据与扩产雄心形成反差。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02%、89.69%和84.62%,2024年不升反降。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建成6条感光干膜生产线,其中江西初源于2024年已投产的2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已开始下滑。
按照募投计划,江西项目将新增年产1.5亿平方米感光干膜的生产能力,龙南项目新增年产3亿平方米生产能力。新增产能规模达现有产能的150%,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85%的情况下,消化能力存疑。
招股书坦言,若“下游客户需求结构转型,导致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但公司并未提供具体产能消化措施的详细数据支撑,这一矛盾可能成为监管问询重点。
3、控制权迷局:复杂的一致行动关系与关联迷雾
初源新材的股权结构和实际控制人安排暗藏玄机。招股书披露,肖志义通过四家合伙企业合计控制45.19%表决权,加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6.95%,实际控制52.14%表决权。
一致行动协议历经调整。2025年3月,五福堂退出一致行动关系并转让全部股份;2025年4月,肖志义与铭泰投资、君健厚泽、鸿馨瑞达、德润泰及肖小红、肖琰彦、肖志彦签署新版《一致行动协议》。
协议约定:肖小红、肖琰彦、肖志彦为肖志义的一致行动人,在公司股东会上行使表决权时,应与肖志义控制的合伙企业保持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对核心技术团队信息披露不足。作为冲刺创业板的科技企业,公司未充分披露核心技术人员背景、薪酬、持股及变动情况,这不符合创业板对科技创新企业治理透明度的要求。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志义关联企业达11家,董事王桂平关联企业12家,但技术团队信息却语焉不详。
关联企业商标转让疑云浮现。招股书显示,另一被告湖南瑞钛新材料(原名湖南鸿瑞新材料)曾持有“鸿瑞”、“RESOPOWER”等商标,后转让给初源新材前身湖南五江高科技。但招股书对商标转让的商业合理性、定价依据等关键信息披露不足,可能引发监管对资产重组合规性的问询。
4、技术争议:悬而未决的专利诉讼与研发投入短板
2023年12月,日本巨头力森诺科(Resonac)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指控初源新材及关联公司涉嫌侵犯其在感光干膜领域的中国专利权。力森诺科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此案仍在审理中,但招股书对此重大诉讼风险披露简略。
力森诺科作为百年化工企业(前身为昭和电工和日立化成),在电子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积累。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此案结果对初源新材核心技术自主性及市场声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研发投入短板同样值得关注。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262万元、3790万元和3967万元,累计仅1.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59%、4.26%、3.75%。这一投入水平在创业板企业中仅处于中游位置。
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71人,占员工总数10.89%。作为全球市场份额13.2%的感光干膜龙头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不高。公司虽拥有53项专利,但发明专利仅20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5、初源新材的IPO之路面临关键考验
资金链健康度:55%应收账款占比与现金流背离
产能消化能力:84.62%利用率下的激进扩产
技术自主性:未决专利诉讼与研发投入不足
瞭望塔财经认为,作为全球感光干膜市场第三名,初源新材打破了外资垄断格局,客户包括建滔集团、胜宏科技、深南电路等知名PCB厂商。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29.52%,客户结构相对健康。但冲刺创业板不仅需要行业地位,更需要稳健的财务结构、清晰的公司治理和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下,公司对未决诉讼、产能消化措施、核心技术来源等问题的披露充分性,将直接影响其IPO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