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贸易的纷争,真是精彩纷呈。稀土之战尚未落幕,美国还在为供应链问题焦头烂额,结果中国又在浓缩铀领域加大了施压。2025年7月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消息称,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国的浓缩铀出口额仅为1.1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超过六成。这不是小事一桩,美国核电系统约70%的燃料依赖进口,而俄罗斯的铀供应到2028年将完全禁运。这对于美国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警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我们从背景开始谈起。稀土战争大家都非常清楚,美国一直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自2024年起,中国对稀土出口加强了审查,限制了部分金属的输出,这让五角大楼不得不斥资4亿美元,购买美国本土企业的股份,试图扶持新的竞争力量。稀土之战更多是产业间的竞争,但浓缩铀就不一样了。这关系到的可不仅仅是产业,而是国家的能源战略命脉。
铀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和海水中。铀矿富含两种同位素:铀-238和铀-235。天然铀中,铀-235的含量仅有0.7%。而要将其用于核反应堆发电,必须将铀-235浓缩至3%左右,新型小型反应堆需要浓缩至19.5%,而军事用途则要求浓缩至90%以上。浓缩这一过程需要复杂的技术,如高速离心机、气体扩散和氟化学处理等,全球能够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不超过十个,其中中国和俄罗斯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产能。
美国的核电行业目前占到全国电力供应的18%,但计划到205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至400吉瓦,增长四倍。然而,供应燃料成了最大的瓶颈。美国本土唯一一家浓缩铀厂位于新墨西哥州,而且归外资所有。在冷战时期,美国曾通过曼哈顿计划领先全球,50至80年代年产量高达2000万至4500万磅铀精矿,实现了自给自足。然而,苏联解体后,实施了“兆吨换兆瓦”的计划,从俄罗斯回收核弹头铀料,导致本土铀产能大幅缩水。1998年,美国将铀产业私有化,成立了美国浓缩铀公司,然而,到了2014年,该公司破产重组,并改名为森特鲁斯能源。虽然该公司已经开始试生产高纯度样品,但距离大规模投产还差得很远。森特鲁斯的CEO直言不讳,美国几乎没有完整的核燃料生产能力,完全依赖外国供应。
2024年美国通过的法案禁止从俄罗斯进口铀,并计划到2028年完全停止这一供应。与此同时,2025年特朗普重新上台后,贸易战升级,中国也加大了出口审查,导致浓缩铀的出口骤降。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在资源问题上压美国了,稀土已经让美国吃过亏。现在,中国浓缩铀的出口量降到了第六位,从去年全年33.8万吨降至今年前五个月的12.4万公斤。这对美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全球只有中国和俄罗斯能够大规模生产高纯度铀,供应链的中断意味着核电站的规划审批周期将进一步延长,燃料供应的不稳定让一切规划都可能落空。
回顾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自我退缩,令人唏嘘。冷战时期,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浓缩铀生产国,几乎掌控了全球市场的一半。然而,福岛核事故后,核电行业陷入低谷,天然气竞争加剧,本土厂商纷纷关停,技术人员流失。重组后的森特鲁斯公司,2023年仅生产了首批20公斤高纯度铀样品。尽管美国曾在2021年获得了浓缩至20%的许可,但整体产能仍旧非常薄弱。与中国相比,美国在铀资源的开发上明显落后,中国的海外布局早已开始,包括收购纳米比亚罗辛矿的资源。全球铀市场的变化表明,中国已经逐渐减少对外出口,转向更多的内部使用,合乎情理。
这一事件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含义。核电被视为战略性能源,而浓缩铀就像是能源的“粮食”。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涉及到能源安全。美国的核能扩张目标是到2050年四倍增长,但现实中的燃料供应问题却让这一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各大智库已经建议美国发展本土核工业,但在过去30年里,美国的核电产业几乎被削弱,如今要重新启动,所需的巨额资金和技术投入远非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此外,虽然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有所提升,卡梅科公司也开始复产,但全球的铀供需缺口依旧很大,金融机构的囤货行为使得铀价水涨船高。2025年,现货铀价格已经反弹至79美元/磅,长期协议价格为80美元/磅。
中国的核电发展却持续加速。到2024年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已达57台,总装机容量为59.4吉瓦,排名世界第一。在建的27台核电机组也在积极推进,预计核电占比将从2013年的2.11%增至4.73%。到2035年,中国计划将核电占比提升至10%,到2060年则计划达到18%。中核集团旗下的海外铀平台——中核国际的股价已经上涨超过200%,市场对此前景非常看好。中国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了一个超大型铀矿,储量惊人,进一步加固了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
那么,美国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呢?他们正在调查中国如何绕过俄罗斯的禁令,矿商也开始调整开采计划。然而,全球铀市场的紧张局面并未得到缓解,铀储备预计到2080年可能耗尽。可以预见,供应的紧张将持续下去。中国对稀土和浓缩铀的管控,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很大压力,还让美国在多个“卡脖子”领域陷入困境。
从长远来看,这场资源战的关键将是战略耐力的较量。美国需要深刻反思其对外依赖的问题,而中国则在稳步构建自己的产业链。铀价已经进入了牛市的第三轮,尽管风险很高,但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比如中广核矿业等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中受益于铀价的上涨,2025-2027年可能实现利润翻倍。全球铀市场集中度较高,哈萨克斯坦虽然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其脆弱性也很强,未来的产量将依赖于其复产的进展。
总的来说,这一局面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背后深刻的战略调整。美国的核电未来不确定,而中国则稳步走向能源战略的制高点。谁能笑到最后,最终的结果还要看后续的博弈走向。
下一篇:瀚博半导体启动上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