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公约约束下,中国制冷剂行业变革形成投资主线】在全球环保公约约束下,中国制冷剂行业正经历由配额制度主导的变革,供需重构形成投资主线。《基加利修正案》要求缔约国分阶段削减第三代制冷剂产能,避免2100年前全球升温0.4°C。2024年中国进入管控年,冻结HFCs产能并实施配额制,2029年启动首轮削减。同时,中国也在加速削减二代制冷剂(HCFCs)。 产能扩张受限,制冷剂行业从“自由扩产”转向“牌照稀缺”时代,有望打破化工行业周期规律。从波特五力看,现有玩家竞争中,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占据65%三代配额,有“控量挺价”动机;新进入者难获配额;四代制冷剂替代尚需时日;购买者对价格敏感度低;龙头企业可锁定成本。 《竞争战略:识别企业护城河》作者认为进入壁垒更重要,制冷剂行业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集中且难改变。行业供给不确定性来自配额政策持续性和渠道库存扰动,但政策大幅松动可能性低,配额稀缺是中期投资核心。2024年增发少量配额未冲击框架稳定性。 一级市场价格逻辑强,二级市场有炒作动力。巨化股份年初成立制冷剂销售中心,整合渠道销售;6月18日,下游10家商贸公司联合成立浙江欣聚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统一小包装销售,升级渠道管控。渠道改革可赋予企业供需调节能力,驱动行业迈向稳定溢价。 供给侧变量短期不冲击价格逻辑,库存被头部企业管控,需求侧方面,国内制冷剂下游空调占比62.18%。空调行业仍有增长空间,新兴产业带来增量需求,如汽车行业制冷剂需求预计增长。 市场担心下游需求不振,企业竞争层面,配额制约束下制冷剂企业难降价抢市场;主管部门层面,需求不振会调减配额。投资者需理性看待制冷剂价格上涨,此轮涨价是去库存和去风险过程,高价能否延续待观察。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