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最新公布的六月会议纪要,向市场清晰传递了一个信号:关于何时降息,决策者们正站在一道因关税而变得模糊不清的岔路口上。
会议记录揭示,美联储官员们在利率前景判断上出现明显分化,分歧的核心源头直指贸易政策。与会者们坦言,关于关税对通胀影响的时点、程度和持续性,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政策路径判断的差异。
在会议室内,一部分观点认为,加征关税可能只会带来一次性的价格上生,不会动摇长期通胀预期;但另一部分声音——会议纪要明确标注为“多数与会者”——则担忧关税效应可能更为顽固,对通胀产生持续性的推升压力。这种根本性判断差异,深刻体现在会后那份备受瞩目的利率预测“点阵图”上:十九位政策制定者中,十人预计今年至少降息两次,两人预计降息一次,而仍有七人坚持认为年内利率应维持不变。
这种分歧凸显了美联储当前政策制定的复杂性。纪要强调,迅速变化的经济政策环境——尤其指向关税的扩大使用,叠加税收、移民和监管层面的政策转向——显著加剧了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数据尚未全面展示关税的广泛影响,但会议也传递了一丝缓和气息:相比前一次会议,笼罩在决策者头顶的总体不确定性已“有所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降息的可能性并未被关上大门。会议纪要显示,“几位”政策制定者明确表态,愿意在本月(七月)末即将召开的会议上考虑降息选项。这一态度与近期部分美联储官员的公开言论形成呼应。事实上,自六月会议以来,美联储理事沃勒与鲍曼已先后表示,考虑到近期通胀数据表现温和,七月会议应认真讨论降息议题。
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更曾直言,若非受贸易关税的拖累,美联储本可能更早启动降息进程,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也应更为宽松。
尽管存在这些降息的声音,会议纪要同时揭示了一种广泛共识下的审慎耐心。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同,年内“适当降低”政策利率是合适的。然而,他们普遍认为,美国当前整体稳定的经济状况——被描述为增长“稳健”、失业率“较低”——赋予了美联储在利率调整时机上保持观察的空间。
“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通胀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已有所减弱,但在调整货币政策方面仍需采取审慎做法。”这份纪要如此总结道。
最新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在局部领域虽显露疲态,但整体仍描绘出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的图景。这种稳定性,或许恰好为美联储在七月会议前保留了宝贵的回旋余地,使其无需仓促扣动降息的扳机。在关税迷雾尚未完全散去的背景下,美联储的每一步决策,都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