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扬言共同应对中国,反而收到了中方一份5年加税通知,为什么中国要持续反制欧盟不锈钢钢坯?这又给中欧的未来合作起到了怎样的警示作用?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等产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并且实施期限长达5年。
不锈钢钢坯、热轧板/卷这样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集装箱、铁路等行业,而这些其实原本都是中国的优势行业,因此欧盟对华出口的相关产品,想要打入中国市场,就不得不依靠低价倾销的策略。根据商务部采取的反制措施,中国对欧盟企业的反倾销税高达43.0%,也直接反映欧盟对华倾销幅度之大。
除了打入中国市场难度较大外,欧盟自身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也是导致这一次反倾销措施延长的直接原因。原本这份关税措施,从2019年开始便已经实施,欧盟有着充足的时间来改正倾销现象,但是欧盟钢铁业受能源成本上升和绿色转型压力影响,本土需求急剧萎缩,必须通过大量出口消化产能,恰好中国又是全球最大不锈钢消费市场,因此成了第一大“受害者”。
当然,中方在这个时间节点对欧盟继续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与欧盟本身的对华立场也有一定关系。
就在此前的G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块稀土磁铁,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将稀土武器化”,呼吁“志同道合的伙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冲击”。
其相关论调,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甚至连在场的其他G7成员国,都不敢正面回应。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官员自己都承认,欧盟的稀土进口“100%依赖中国”,而稀土材料不仅仅是军工制造的核心资源,同时也为欧盟的能源转型、数字化生产提供了巨大支撑,但相应地,生产稀土带来的环境代价却是中国在独自承担。
如果要按照特朗普的那一套理论,在稀土出口的问题上,欧盟才是应该对中国感恩的一方。但是如今欧盟不仅没有说“谢谢”,还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稍不顺心便要对中国大打出手,这已经破坏了对等合作的原则。
实际上,中方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批准了部分对欧洲的稀土出口,但是却并没有收到欧盟对等的回应。相反冯德莱恩非但不知满足,还试图对中国施行打压封锁的强权套路,这必然会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制。
可以说欧盟之所以会收到这样一份5年期的反倾销法令,完全就是被冯德莱恩带到了沟里。
但是中方也并没有将合作的通道堵死,中方依然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在此前与冯德莱恩的通话中,中方也指出,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也在照亮世界。
而且中方已经给冯德莱恩发出了邀请,她是有机会借着中欧建交50周年的机会来中国好好谈一谈的,但是否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还要看冯德莱恩与欧盟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