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金融日报》给我国贴上了一个独特的标签,称自古至今中国是历史上首个“电力王国”。从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角度来看,英国媒体似乎并没有夸大其词。
我们以数据为证,去年我国的发电量突破了十万亿千瓦时,全球的发电量犹如一场盛宴,其中中国独占三分之一的阵地。这一数量的发电能力,几乎相当于两个半美国的总发电量,或者五个印度的发电水平。
伴随大国崛起的步伐在加速,能源作为基础驱动力,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比较保守的估算,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5亿千瓦。国际能源署也作出了相对谨慎的预测,预计到明年初,我国的发电装机总量将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33.9%。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与第二、第三名的差距显得如同悬崖一般明显,美国及欧盟仅占全球的12.8%和9.7%。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在迅速调整能源结构。以往我们主要依靠煤炭发电,而今,清洁能源如风电和光伏发电正在成为主流,装机容量达到14.1亿千瓦,历史上首次超越了煤电,毫无疑问成为了能源的主力军。同时,核电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连年占据首位,显示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强大优势。去年,我国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氢气站的数量更是稳居全球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力供应不仅充足,甚至有部分富余,富裕的电力还能出口,实现与周边邻国的互惠互利。我们的电力出口已覆盖蒙古、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东帝汶、老挝、阿富汗和尼泊尔等14个国家。其中,除了俄罗斯和印度,周边的许多邻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我国的电力供应,尤其是老挝、越南和蒙古,这些国家几乎成了中国电力的附属国。向邻国输送电力不仅有助于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也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现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达到45条,而我国便拥有其中的42条。当埃及的本班光伏园区通过中国的特高压设备把电力输送到开罗时,当巴基斯坦的默拉直流工程点亮卡拉奇港口,当老挝的水电通过中老铁路的配套电网输送到泰国时,中国正在通过能源纽带重塑人类文明的边界。
下一篇:包头启动调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