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深圳的粉丝跟我说,他名下2套房子,第一套本来买的早,但2020高峰期没忍住,把第一套升值的部分做抵押贷当做首付,又去买了第二套800多万的学区房,现在月供扛不住了,想卖掉,但房子价格已经腰斩了,卖完还得倒欠银行几百万,而且还要租房住,以后再想买房,首付也很难再攒起来,真的是进退两难。
我听了也很难过,因为他这个不是个案,之前也是有粉丝跟我说过,不光在深圳,我估计全国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只不过深圳以前非常喜欢上杠杆,月供压力会更大。
特别是买到学区房的,基本上都是大跌百分之四五十以上,这一轮房价下降,全国平均跌幅保守都是30%以上了,直接导致中产阶级的财富大幅缩水,高峰期买的可以说是一夜返贫。
我们可以看看成交数据,2020年,2021年两年高峰期,光是新房,成交面积就有35.5亿平米,如果按100平米一套来估算的话,大概是3550万套。
二手房,根据贝壳的统计,两年时间,仅仅是住宅就成交了826万套。新房二手房加起来超过了4200万套,这四千多套房子,除了有明显倒挂的新房,其他按当时市场价买入的房子现在首付肯定是亏没了。
这涉及的是几千万个中产家庭啊,辛辛苦苦买套房,首付全都跌没了,还欠银行一屁股债,现在随时面临着降薪裁员的风险,谁还敢去消费呢?
基本上一二线城市2017年之后买的房子,如果算上利息的话,全部是亏的,不算二手房,就说新房成交,到2024年,总共是成交了1.21亿套,这一亿多个家庭,买房全亏了。
这是中产难以承受之痛,所以我真的很痛心,就经常在想,为什么日本有那么惨痛的教训在前,我们还会重蹈覆辙呢?
可能就像那句名言一样,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所以才会有周而复始的危机发生。
我承认过去中国房价是高,泡沫是大没错,但是房价可以10年20年不涨或者小跌都没关系,但不能大跌,一旦捅破,那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像韩国那样,只能通过调控,让他不涨或者小跌,等待买房的人收入逐步上涨,以时间换空间,来消化泡沫,这样至少让已经买房的人保住了自己的财富,也不会让整个社会失去信心。
有的人总以为房价高了会挤压消费,现在才知道房价降了,消费更差了,还有的人认为是未来人口下降,需求本身就不够了,泡沫迟早要破,晚破不如早破。
但我觉得人口下降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根本就不影响短期楼市走势,毕竟需求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的,现在的购房需求主要是80后90后为主,80后人口有2.2亿,90后也还有1.88亿,00后和10后的人口大概在1.47亿、1.46亿左右。
靠刚需和改善最起码短期十多年内都足够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说全国每一个城市吧,最起码支撑一二线城市是肯定没问题,你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周边的亲戚朋友, 还有多少人在一二线是没有买房的,不计其数。
而现在20后的新生儿减少,你可以说他们父母都有房,他们不买房了,但那也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的新经济发展起来了,地方也不靠土地财政了,那房地产就可以退居幕后了。
但现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了,原本有的需求都慢慢消失了,因为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如果房价买了马上还要跌,那谁会买呢?他们宁可租房也不会买房。
说到我们的生育率,有的人可能不服气,所以我再拿韩国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韩国的人口生育率从80年代就降到了1点几,这也不影响韩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啊,2000年之后,韩国的人口生育率一直就是1.2左右,很低吧,跟中国这几年也差不多,但韩国生育率那么低,也没有影响到韩国房价走势啊。
你们看韩国,从1992年到02年,也是人均GDP处于1.2万美元的时候,跟中国现阶段差不多,但韩国十多年转型期,房价就是小幅震荡,也没有大跌过,等经济转型成功了,房价03年重启上涨之路,而且涨了20年。
韩国房价走势图
所以我认为人口是长期的问题,而不是短期的问题,而且大都市圈因为产业集中,人口也会持续流入,只有人口流出的小城市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市场走向分化,但不是全面倒塌。
韩国人口是5000多万,但首尔都市圈的人口就占到了两千多万,其实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普通省份,中国是二十多个韩国这么大,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口以后也会往省会城市聚集,只要不是捅破房价泡沫,一二线城市本不该是今天这个低迷的样子。
好了,忍不住又吐槽了一番,今天的新闻我是要写美国大而美法案的。
最近全世界都关注的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现在在两院都顺利通过了,接下来,从程序上只要送到白宫,特朗普签字就可以实施了。
我们先看下这个法案的重点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大幅度减税,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这个利好的是美国企业家和富裕阶层。会给企业带来业绩提升,所以美国股市就不断涨。
第二个就是大幅度的削减福利,比如减少医疗补助,缩减学生贷款补助,这个对穷人很不利。
第三个就是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现在美债是37万亿美元,未来增加到四十多万亿。
今年大家不都是担心美债暴雷吗?现在川普就继续以旧换新,再增加5万亿,就是解决当务之急,那其实就是继续大放水,美债肯定不会暴雷了,但美债突然多了这么多,导致美债市场供过于求,那美债价格下跌,那收益率反而会上涨。
而美元呢,你长期发的多了,肯定要贬值啊,当然这也是懂王希望看到的,他就希望美元适当贬值,这样可以加速制造业的回流,还利于美国的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同时也是美国民主党极力反对的原因,因为毫无疑问也会大幅扩张赤字,美元发多了,就会让美元贬值,加快全球的去美元化,这显然不利于华尔街资本啊,所以民主党觉得这是短期的饮鸩止渴,短期对经济是有好处,但长期没好处,会让美国跟吸毒一样,很难戒掉对债务的依赖。
第四个,就是终止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压缩新能源补贴,对我们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当然利空,但最受伤的无疑就是特斯拉,每年将会给特斯拉造成12亿美元的损失,所以马斯克跟他翻脸了。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去年出钱又出力,帮他上台,现在啥好处都没得到。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我重点说说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第一个,取消了800美元以下我国包裹的免税政策,这样直接打击我们国家的低价商品出口,这对我们的外贸企业还是有不利影响,因为成本高了,利润少了。
第二个,就是汇率的问题,短期来说,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可能走强,而且此举是信用扩张,在经济中多放水,那么也有助于推高美国通胀,这有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减缓美联储的降息动作。不利于中美利差下降,那么咱们的央行,降息动作,可能也会延后。
第三个是投资领域,资本可能会回流美国。法案规定对跨国公司在海外预留存的收入一次性征收14%,此后新增的利润不再征税。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说,减税+关税组合将使美国制造业成本低于我国长三角地区,这样可以扭转美国“产业空心化”。
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好事了,一些原本计划在中国扩大生产规模的美国企业,或许会因为美国国内诱人的减税政策,改变决策,将投资转回美国。
第四个,法案明确提出与墨西哥、加拿大、日本、东南亚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替代体系。
例如,在光伏领域,美国联合墨西哥、印度、东盟国家打造“非中国新能源生态”;迫使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在海外设厂绕道出口,增加运作成本。
但中长期看,对我们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好处,因为美元信用会持续下降,全球都会去美元化,中国也会趁机发展东盟、非洲、拉美、中东等其他国家大市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占比肯定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