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展示了中国南方的壮丽自然景观,山水田园交织,湿润多雨的气候为高山梯田的水源提供了充足保障,四周更是生机盎然,绿意盎然的生动画面。
相较于南方,中国北方在经济发展历史上同样经历了辉煌的时刻。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2000年这一时段,北方的经济始终走在前列,优于南方经济。尤其是在1978年之前的计划经济阶段,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集中于东北、华北以及中西部地区,特别是156个大型工业项目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重工业发展的浪潮中,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和洛阳等十大重工业城市中,有七个城市位于北方,只有上海、武汉与重庆三座城市在南方。
上图描绘了中国北方冰雪覆盖的严酷天气,每年最寒冷的季节可以持续整整五个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仿佛是一幅北国的冬季画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一变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上都获得了巨大飞跃,南方沿海及沿江的贸易口岸城市也因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这一过程尤以广东、江苏、山东及上海等南方省份表现得尤为抢眼,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红利。而呈现南北地理差异的江河海洋,恰如打通了中国经济动脉的金钥匙,这些南方的江河通过远洋货轮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港口紧密相连。
上图:武汉的长江阳逻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阳逻港现有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是长江中上游首个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到2022年,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十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除去首都北京,其他城市皆为南方城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整体上南方的实力明显强于北方。以河北和河南省为例,2022年,河北省的GDP为4.24万亿元,而河南省为6.13万亿元,显示出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强于河北省。然而,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与湖北省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2022年,湖北省的GDP为5.37万亿元,而湖南省则为4.87万亿元,尽管湖南地理位置更接近广东及沿海经济,却因缺乏多座长江沿岸的港口城市而在发展上不敌湖北,后者凭借众多港口优势,成功开展了与海外经济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