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欧盟这次是真的急了,直接给中国一个最后期限。
30天内必须搞定稀土供应问题,否则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原定的访华行程就彻底泡汤,这话说的倒是硬气。
原来因为电动车而起的关税摩擦还没完全停止,中国这边稀土政策突然一紧,欧洲瞬间坐不住了,企业叫苦连天,快要停产。
以至于欧盟放出狠话,但是这真的有用吗?
其实往前看,中国和欧洲产生摩擦的源头可能还得从2023年10月前后欧洲对中国电动车的反倾销调查开始说起。
当时因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的太好,欧盟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侵犯,干脆给中国电动车加了近四成的关税。
这个税率也不是一刀切,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比例。比如上汽集团的税率最高,特斯拉相对低一些。
但这个做法后来并不像欧盟想的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有点没达到预期。电动车这事儿折腾下来,欧盟也感觉到了单边施压的局限性。
自家很多造车大户,比如德国那边的几个品牌,其实还真不乐意这个关税加上去。他们觉得自家企业在电动车技术上还得跟中国学。
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特别是建电池工厂,也因为这个事儿受到了影响。
更别提欧盟成员国里,对这件事也不是一条心,有的国家就投了反对票。
不少人认为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矩,说到底伤害的是自家企业的投资和欧洲消费者的利益。
电动车贸易摩擦这件事,让中欧关系一下子紧张了不少,也让欧盟看到了,想靠着单方面的方式来解决贸易问题,代价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对此中国方面自然也不愿意,这次冲突算是个伏笔,都说风水轮流转,毫无理由欺负中国车企,迟早要付出代价。
欧盟这次的报应,很快就来到了稀土上。
面对频频来袭的西方制裁和他们不想让中国产业出海的意图,中国这边没表现出手软的意思。
中国没有搞得沸沸扬扬地公开回应,而是悄悄地出了个招儿,开始加强对自身稀土产业的管控。
这一管还真就起到了不小作用,贸易战怂了,欧洲也急了。要说原因,当然就是稀土这东西的重要性和欧盟本身产业结构的问题。
说到关键资源,稀土绝对是重量级的存在。
现在那些高科技产品、电动汽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的磁铁,甚至手机里的很多元件等等,都少不了稀土。
欧盟在这方面对外面依赖得特别厉害,用到的稀土材料有九成多都从中国来。
欧盟自己也承认,这样下去不行,风险太大。这对推动他们自身的技术发展和能源转型来说,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来到了2025年。
观察者网2025年6月26日发了这么一篇文章,说欧盟方面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表,也就是欧盟驻华大使那边,正式向中方提出了一个相当直接的要求。
他们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在接下来的30天内,解决欧洲企业在获取稀土磁铁时遇到的难题。
这个要求并不简单。
他们传递的意思是,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在下个月得到解决,那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原定计划的访华之行,很可能就会被取消。
大概意思是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现在欧洲的企业从中国进口稀土磁铁困难重重。已经到了恐慌和担忧的地步,很多生产工序都快顶不住了。
希望能尽快解除障碍,保障供应。这看起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贸易纠纷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中国和欧盟在稀土这种具有极高战略价值的资源上的一次直接较量。
不单单是因为买卖,更多的是牵涉到了谁掌握了关键供应链,谁能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占据优势等等。
其实欧盟想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21年2月,欧盟委员会的主席就在公开场合说过这事儿。
当时是在纪念欧盟工业日的视频讲话里,她提到欧盟必须摆脱对某些关键原材料过度依赖的问题,特别点了中国的稀土。
为此他们还成立了个叫欧洲原材料联盟的机构,目标就是想把关键材料的供应链搞定,在成员国之间更好地流通这些资源,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这都说明欧盟对稀土供应安全的担心由来已久,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出路。但现实是几年过去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依然居高不下。
而此番欧盟着急忙慌要中国赶紧解决问题,是因为稀土供应紧张,对欧洲不少企业的确造成了直接影响。
有些汽车供应商因为拿不到足够的稀土磁铁,生产线都不得不停一停,好多企业的库存也就够用两到四个星期。
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缓解,会有更多的欧洲工厂面临停产的风险。所以除了嘴硬给中国施压,欧盟方面也在提出各种办法来应对问题。
他们加大了在自己国家找稀土矿的力度。比如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都有相关的勘探和开发投资,推一些项目想把本国的稀土资源利用起来。
同时也在大力研究,看能不能用别的材料替代稀土,或者把用过的稀土循环利用起来,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
他们积极跟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这些也有稀土资源的国家谈合作。希望能多找几个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这些行动可以看出欧盟在努力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稀土供应体系,降低带来的风险。
不过这些举措短期内可能没法立竿见影,他们最好的出路还是跟中国谈判。
对于欧盟一次又一次表态,在6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给出了回应,并表明中方会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其实早在2025年1月份,商务部发布过一个专门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欧盟那边对中国企业投资设置的那些障碍。
那个报告里就说得很明白,欧盟在公共采购,企业投资这些方面,一直在给中国企业设门槛。
欧盟之前一直说要保持沟通,动起手来却毫不手软,中国只好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我们的企业。
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不主动招惹你们,但要是欧盟继续阻碍中国企业继续做生意,搞贸易保护,那稀土这口子也没法开。
不过发言人也特别表示今年是中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年份。
所以前提还是欧洲这边愿意改变,那么中国也愿意好好谈,大家一起赚钱。
说到底稀土问题跟之前的电动车问题一样,都是中欧之间比较难缠的问题,此番喊话有没有用,目前还不好说。
最好的办法还是大家坐下来,敞开了好好聊聊,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找到能够合作共赢的办法,这样对中欧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