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迪丽瓦拉
2025-06-18 20:05:29
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 常佩琦)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了将在上海实施的八项政策举措。

他还以“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若干思考”为主题,分享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看法。

要点速览: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未来还将不断地做好评估和完善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快速扩张的加密资产市场和气候风险相关的监管框架,全球监管协调不足,监管的取向大幅摆动并受政治的驱动太强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监管标准

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潘功胜表示,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以及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围绕“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潘功胜介绍,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多项政策举措围绕贸易领域开展。潘功胜表示,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过度依赖

去年,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介绍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他简要回顾了一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以及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的相关做法。他说,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未来还将不断地做好评估和完善。

今年,潘功胜以“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若干思考”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于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看法。

“从历史看,国际货币体系始终处于演进之中,国际主导货币的更替反映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家竞争力的迭代。”他说。

二战后,美元确立主导地位并延续至今。潘功胜认为,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的属性,由一国主权货币来承担,与生俱来就存在一些内在的不稳定问题。比如,当主权货币国自身利益与全球公共品属性发生矛盾时,主权货币国会更多考虑自身利益,影响对全球公共品的提供。

因存在种种问题,国际上对改革货币体系的讨论越来越多。潘功胜表示,这些讨论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如何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和负面影响,形成少数强势主权货币的良性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由一种超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讨论比较多的是IMF特别提款权(SDR)。

谈及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和负面影响,潘功胜表示,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有助于推动主权货币国强化政策约束,提升国际货币体系韧性,更有效地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过去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有两个重要特征。”潘功胜说,一是欧元目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约为20%,仅次于美元;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据他介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潘功胜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继续朝着少数几个主权货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进。无论是单一主权货币还是少数几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主权货币国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强化国内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理论上,SDR能够较好地克服单一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内在问题,具有成为超主权国际货币的特征。

如何推动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潘功胜认为,在操作层面,需要优化机制安排,逐步扩大SDR的使用;在分配和发行机制上,可增加常态化SDR发行并扩大发行规模;在使用范围上,积极推动私营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在国际贸易、投融资活动中广泛使用SDR,发行以SDR计价的债券,提升SDR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并建立适应大规模使用的SDR结算机制。

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

跨境支付体系是全球货币资金运行的“动脉”。潘功胜表示,跨境支付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融资、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依托,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潘功胜提到,传统跨境支付方式与新兴数字技术存在代差,效率低、成本高、普及性差等问题亟待改善;跨境支付国际合作有待加强;传统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容易被政治化、武器化,作为单边制裁工具使用,破坏国际经济金融秩序。

全球希望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呼声高涨。潘功胜表示,新兴支付基础设施和结算方式不断涌现,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未来会持续增强。一是跨境支付体系向多元化发展,二是支付系统和生态的互操作性不断提升,三是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

潘功胜表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也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演进和发展。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新挑战

“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潘功胜提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监管框架仍然碎片化,甚至出现“竞争性逐底”的倾向;数字金融等一些新兴领域监管不足;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仍然薄弱。

针对监管框架的碎片化,潘功胜表示,近来,《巴塞尔协议III》等国际监管规则的执行受成员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出现摆动,可能会带来监管套利,削弱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社会应积极落实已议定的监管改革措施,防范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导。

他列举了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存在的监管不足状况。比如,对于快速扩张的加密资产市场和气候风险相关的监管框架,全球监管协调不足,监管的取向大幅摆动并受政治的驱动太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全球需要加强监管协同,补齐监管短板。

潘功胜还认为,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仍然薄弱。过去20年,非银行中介机构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这类融资稳定性较弱,透明度较低,杠杆水平不断上升,监管有待加强。

“以强有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维护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是危机防范与化解的关键路径,也是应该继续坚持的方向。”他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