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仅靠货币刺激,无法解决宏观经济的根本问题
迪丽瓦拉
2025-06-10 23:23:18
0

GDP应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如果GDP只追求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举个例子,一个人花了200万盖房子,另一个人花200万造一门大炮,然后用大炮把房子炸了,其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财富损失了400万,但如果只看GDP的话,统计上GDP反而会增加400万。

这就是结果和过程带来的错配。

在宏观经济学里面,GDP广义上被称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形成了所谓的“三驾马车”。

但如果我们过分关注宏观,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消费增长了,但投资和出口减少了,看起来GDP总量是增长了;但具体细分我们会发现,大家消费是多了,但生产的东西是否会过剩?而这些过剩产能的问题,又能否得到解决呢?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结构性问题。

过去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投资不够了就想方设法刺激消费,消费不够了就想方设法增加出口。

但这无法解决本质上的问题。

于是乎,就出现了宏观和微观上的“认知失调”。

例如,宏观上这几年每年的GDP增长率都高达5%,在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增长率,但具体到宏观上,你的收入和过去相比是增长还是减少,你找工作和过去相比是更容易还是更困难,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感知。

而货币,本质上就是GDP的结果。

如果现在货币总量增加一倍,都放在我手里,这意味着我从你们每个人手里掠夺了一半的财富,而不是简单的所有价格增加一倍。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发生的。

今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在消费品上我们实行以旧换新;甚至在特定的品类如家电和电子产品,还实行国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没有断过。

本质上,这就是货币刺激的一种。

但不同的是,这些补贴最后是到了企业手中,而消费者花费了比平日更低的价格,买到了自己的需求商品。

看起来,这没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问题可能还比较大。

例如,前几天成都雾霾,我买了一个小型的空气净化器,是美的;该商品介绍说,可以净化5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放在卧室刚刚好。

这款产品的实际价格是500多元,通过国补补贴之后,实际购买价格只有370元左右,和正常价格相比,便宜了100多元。

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件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就越高;反过来,一件商品价格越高,需求自然也就越低。

现在的手机、平板、手表乃至家电,在国补的情况下,价格比平日低了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提前透支的消费需求,它其实也是需求。

以iPhone16为例,这款手机原价为5999元,但在国补和平台补贴后,其实际价格只有3000多元,这个价格放在一种手机里,可谓是相当能打。

如果我恰好有换机需求,而新手机又如此便宜的情况下,我当然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但买下来之后呢?

按照今天的国内换机周期来看,这几乎意味着,在接下来三年的时间里,我都不会再换手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起来货币刺激提振了家电、汽车相关领域的消费增长,但放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周期里我们会发现,提前透支的需求,最终仍然会回归均值。

过去我们习惯了通货膨胀,而不习惯通缩收缩,因此看到物价水平下降,我们就着急,就要注入货币,帮助它提起来。

但经济正常的状态是什么?

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物价会略有下降,当物价下降的时候,是所有人分享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但如果我们不让物价下降,甚至通过增加货币的方式来提振物价的话,那么这意味着,谁拿到增加的货币,谁就占有经济增长的好处,而其他人则很难分享到这个好处。

货币对经济的破坏就在于对结构的破坏,我们稳定稳价的时候,实际上注入了太多的货币,从以旧换新到国补,这个时候,对市场的扭曲就已经开始了,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不管是国补还是以旧换新,这几年我们看到,从汽车到家电,再到现在的电子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消费者当然会买单,但问题在于,买单之后呢?

需求被提前透支之后,当iPhone回归正常价格的时候,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一部6000元的手机买单呢?

这是一个问题。

消费也好,增长也罢,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的增长,追求的而是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当透支需求消耗殆尽的时候,增长就会面临着更大的阻力。

而宏观经济学,把目的和手段都颠倒了。GDP的公式,就是所谓的三驾马车,GDP=消费+投资+净出口,增加消费就能增加GDP。

但实际上,恒等式不是因果关系,我的收入实际上等于买车花了多少钱、买房花了多少钱的结余,而不是说我多买了一辆车,我的收入反而还增加了十几万。

GDP,本来只是一个手段,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大家的消费可以持续增长。

但今天,手段倒过来了,为了维持GDP的增长,鼓励大家多消费,甚至透支消费,目的和手段完全本末倒置了。

货币刺激的本质,不应该只是让GDP增长多少。

那么宏观经济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还是结构。

以投资为例,在完全市场的情况下,投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所以每一元钱的投资都必须带来足够多的收益才值得做。

但在GDP结果论下,投资变成了维持今年GDP的增长。按照这个逻辑,投资变成了创造GDP,变成了为了今年的GDP而投资,而不是为了未来的消费。

在这个逻辑下,投资有没有收益变得不那么重要,投资能不能创造GDP,反而更重要。

如此循环往复,也就没有人关心投资在哪,只要钱花出去就行了。

所以,结构性的问题其实是“钱太多”,而不是“钱太少”。

太多的信贷、太多的投资、太多的消费,出现问题后,我们继续为经济增加货币,最终导致投资不行了就增加消费,消费不行了就增加投资。

最终,我们的根本问题还是要减轻体制运行的成本,从源头去发挥市场的所有特性,而不是仅靠增加货币来刺激经济。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增长。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