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了严格的管控,实际上通过多次方案的调整与实施,使得不同类型的稀土资源的出口受到了有效的限制。稀土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例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研发的F-35战斗机就依赖于稀土材料。据美国官方资料显示,每架F-35战斗机所需的稀土材料超过400公斤,因此,美国的军工企业对于稀土的来源表示了日益加剧的担忧,尤其是在中国对双重用途材料的出口加强管控的背景下。从全球角度看,稀土资源并不匮乏,但真正掌握稀土提炼技术的主要国家却是中国。
在美国发起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围堵行动时,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的反制手段,借助于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可以算是一种以同样手段回击的方式。稀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军事装备,其在汽车行业中的使用同样不可小觑。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发展的今天,稀土的需求明显提升。现阶段,电池制造环节中需要使用稀土材料,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中也都不可或缺稀土的成分。面对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众多外媒报道称,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四处寻求解决方法。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的表现相当直接,他们的结论显示,与其继续在美国本土运营工厂,不如选择在中国建造新工厂,利用中国的稀土资源生产零部件,最终将产品出口回美国,这一策略明显是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应对之策。从美国企业的这一行动来看,无疑让美国共和党政府的期望大打折扣,因为美国一方面希望制造业能够回流到国内,另一方面却通过关税战和其他制裁措施,迫使企业转向中国建立新的生产线,显然与其发起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从美国厂商的动向来看,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措施已经产生了显著影响。长期以来,美国通过“一长臂管辖”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而如今中国也已经有了多种手段来有效反制这些制裁。尽管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已经显露出衰退迹象,例如美国造船业在满足海军需求方面的困难,便是一种不争的现实。面对制造业的衰落,美国共和党政府试图翻转这一趋势,然而显然低估了实际情况,尤其是美国劳动力成本的现状,已然难以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与美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博弈。美国采取了封闭的贸易策略,而中国则奉行全面开放的政策,因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美国制造商显然不愿坐以待毙,因此谋求在中国建立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策略应运而生。美国媒体透露的情况已表明,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日趋失败,美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突破,给美国共和党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