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海在南京多盘大降价的消息大规模发酵,愤怒的业主们占领了小红书等各个论坛。
中海地产在南京至少有3个大幅降价,分别是:观江樾、观文澜、和山。
江北青奥板块的观江樾,2022年首次开盘价格34620元/平米(毛坯限价32620元/平米+2000元/平米精装包),现在单价2.3万元/平米,降幅33.6%。
观江樾项目是在2021年9月拿的地,地价21207元/平米,目前单价只比地价高了2000块。
有人给中海算了一笔账:土地成本21207元/平+建安成本4500元/平+3年融资成本1412元/平,合计综合成本超过2.7万元/平米。
观江樾的户型最小为100平米,最大142平米,这批房源中海每卖一套房至少要亏40-60万。
观江樾项目对外的说辞是“尾盘清盘”,所以才出的特价房,但有媒体调查现实,项目还有200套左右房源待售,量并不小。
中海南京观江樾二手房信息,来源:贝壳
位于栖霞区仙林湖板块的观文澜,2022年首次开盘价格接近3.7万/平米,目前单价降到了2.4万/平米,低楼层户型甚至低至2.2万/平米,直接甩出了区域同类产品最低价。
观文澜地块也是中海在2021年9月拍下的,楼面价19543元/平米,还要配建不少于5510㎡租赁住房。观文澜目前的售价也低于了中海的实际开发成本。
江宁区的中海和山项目的地是2022年4月拿到的,楼面价约15338元/平米,首开价格在2.8万元/平米左右,当时买房还要再加2000元/平米的精装包,合计单价约3万元/平米,如今中海股折价一下子给到了1.7万元/平米,不到6折,也接近了拿地价。
这3个项目的前期业主觉得自己被背刺了,纷纷开始给中海施压。
但这件事之所以热度这么高,主要原因并不是业主“闹事”,而是整个区域的人都认为:
中海不讲武德,把片区都打残了。
这3个项目开出的新价格,甚至比周边的二手房价格还要低,中海一降价,正在挂牌的二手房都卖不动了。
观江樾旁边小区的一套110平米二手房,当天就把挂牌价下调了41万元。
因此, 南京业主送给中海一个外号:价格屠夫。
上周南京楼盘销售排行
中海正在猛降价的项目,也不止南京一个城市。北京的一些项目从去年开始就悄悄破发,大幅低于指导价销售,最近这批项目也开始和南京项目进入同一个节奏:贴着拿地价销售。
丰台区是北京楼市供过于求的重灾区,中海公元里所在的南苑公园板块又比较冷门,去年8月,中海已经把项目实际销售价格降到了6.6万/平米,比指导价低了1.2万/平米。
但这个价格没能拉动销售业绩,最近中海公元里的成交价又下降了约4000元/平米。这个价格相对于约4.9万元/平米的地价,已经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了。
比中海公元里降价更狠的还有几个项目。
中海在丰台的另一个重点项目:丰和叁号院,曾经卖出9万元/平米以上的单价,网签均价约8.7万元/平米,最近也降到了7.5万元/平米左右,与约6.25万元/平米的楼面价只有不到1.3万元的缝差。
海淀北部翠湖板块,中海操盘的西山观复,去年还卖8万一平,现在已经有了6.5万元/平米的起步价,只比6.35万/平米楼面价贵了不到2000元一平,连建安成本都覆盖不了。
西山观复2024年6月取证至今去化率16.4%,来源:北京住建委官网
还有石景山的中海寰宇天下|天镜,之前卖到7.5万元/平米,现在最低价5.8万元/平米,均价6.3万元/平米。
房山的中海寰宇视界,据说已经降到了不到3.7万元/平米,原来卖4.5万一平的单价,而这个项目的楼面价就要超过3.5万元/平米。
中海寰宇天下|天镜释放大量特价房
中海今年1月拍下的丰台区西南郊冷库地块,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项目最近开始推盘,直接给出大力度折扣优惠价,99平米三居户型单价8.4万元/平米起,与丽泽板块的四环盘单价看齐。
图源:熊猫聊房产
中海降价砸盘,砸得前期业主们很肝疼。但中海降价背后的原因更加需要深思。
地产行业曾经有三座标杆:万科的企业治理,万达的运营模式,中海的产品体系和利润。
前两个标杆先后倒下,最后一个中海地产也来到了悬崖边上。
中海地产曾在行业内长期占据“利润王”的宝座,并以“快准狠”著称,但最近的大降价行为,说明中海地产近几年拿的很多地块也看走眼了。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化,同一城市不同板块之间的分化,地产总规模的下降速度,都远远超出了地产企业的预期。
地产是一个靠预期来进行决策的行业,如果对未来的判断错了,再厉害的战术动作也很难把公司拉回到正向增长中去。
地产暴雷潮之后,中海地产开始逆向加仓,保持猛冲猛打的架势。2022年至今,权益拿地金额持续位列行业前2,销售额不断上涨,但利润率一再下滑。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中海不仅失去了“利润王”位置,156.3亿元净利润,比华润置地低了近百亿,利润率更是大幅下降至17.7%,创下近十年新低。
财务报表显示,中海地产在2024年的收入与5年前相差不大,但净利润只有原来的3成多。
中海地产年报截图
克而瑞的统计显示,2024年50家典型上市房企实现毛利润3446亿元,同比下滑33%,中海地产比平均数还多下滑了1.1个百分点
在为拿错地买单的同时, 中海地产原先那一套标准化产品不断复制的逻辑越来越不吃香,在北京中海布局的多个板块,比如酒仙桥、小红门、朱辛庄,它的项目赢下市场的最大原因不是产品力,而是低价拉起来的综合性价比。
丽泽叁號院直接被人吐槽是:
市面上8-9万这个价位新房里面,
产品力最一般的。
拿地加速度大于产品升级和销售增速,导致中海地产的已竣工物业在存货中的占比逐渐上升,积累了庞大的滞销库存,拿在手中越来越烫手。
面对并不乐观的市场预期,这些烫手山芋,只有抛售一条路可走。
据官方统计数据,2025年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约6237亿元,环比3月下跌40.8%。
市场在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企稳之后,再次出现缩量迹象。很多项目都反馈:房子又不好卖了。
对于房地产企业,拿地相当于油门,新开工相当于刹车。现在头部企业一面在重点城市核心区疯狂加油,一面偷偷大力度踩刹车。
今年前4个月,全国房企住宅新开工面积仅为1.32亿平米,同比继续下降22.3%。如果全年持续这个趋势,相当于 房企的住宅新开工量回到了20年前。
之前三年中到处拿地的“中海们”,压力越来越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