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BH)的调查显示,2025年大中华区ETF市场在宏观经济波动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动力与策略调整。
宏观经济与市场现状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下,大中华区投资者对缓冲型ETF等具备下行保护功能的产品需求上升,同时主动型ETF需求也显著增长。2024年大中华区ETF资产规模达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资金流入创3470亿美元纪录,其中台湾市场表现突出,2022年底以来资产增长170%,散户是主要推动力。71%的区内投资者过去五年增加了ETF配置,99%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投资者增持计划各有侧重。
投资策略与产品偏好
缓冲型ETF成为热门,29%的大中华区投资者计划未来12个月配置,中国内地比例达34%,其能在波动市场中提供下行保护。固定收益ETF需求也较强,香港34%的配置者有投资计划,但当前市场占比与成熟市场仍有差距。加密货币ETF在台湾和香港需求显著,分别有40%和23%的投资者计划购买,监管框架的完善推动了这一趋势。主题投资方面,人工智能板块受青睐,31%的大中华区投资者视其为2025年主要趋势,台湾高达60%。
主动型ETF崛起
大中华区所有受访者都计划增加主动型ETF投资,香港和台湾40%的投资者增持幅度超25%。投资者通过主动型ETF获取机构级策略、税务优势等,22%的投资者会减少指数型ETF配置来支持主动型ETF投资。台湾2025年将首次推出主动型ETF,股票类和流动性另类资产是主要方向。
发行人考量与市场趋势
投资者对ETF发行人的规模要求较高,85%要求新基金最低资产管理规模达5000万美元。税务效率、费用比率、策略聚焦等是重要考量因素。发行人需通过市场支持、 competitive pricing、深入研究等方式创造价值。此外,27%的大中华区公司使用AI辅助投资决策,应用潜力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大中华区ETF市场在监管推动、产品创新和投资者需求升级的共同作用下,有望持续发展,发行人需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以抢占先机。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