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基金经理:前海开源吴国清;
连续6年正收益的周期强者,为何突然凭借机器人破圈?
【从业经历】给传统周期加把火
吴国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
毕业后加入南方基金从医药行业研究员转向了黄金和有色金属,自此开启了对周期股的深耕。
其管理生涯开启于2013年,在南方负责企业年金和新三板的专户管理;
15年加入前海开源基金,正式开启公募管理生涯;
吴国清在公募管理初期延续了传统周期的投资框架,侧重行业贝塔收益;
在自己的擅长领域内,他管理基金的前几年业绩水平基本保持在同类中上游,走的稳稳当当。
不过作为一个长期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不仅需要对投资理念有所坚守,也需要其对于周期的波动有不错的应变能力;
纵观吴国清的持仓情况,他其实也较早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在20年开始逐渐把自己的传统周期框架扩宽到了周期成长领域;
这也为他从业绩“稳如老狗”的基金经理迈向“爆发出圈”奠定了基础。
【业绩高光和低谷】周期成长首次丰收
今年是应该是吴国清投资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依靠其擅长的传统周期框架做到连续6年正收益后;
他从19年就开始探索的周期成长框架终于在今年迎来了业绩的验证和爆发。
今年来,吴国清管理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以57%的业绩表现成功突围,并且一直位列主动权益前几名。
他在24年底接手嘉鑫后给基金来了个大换血,将他摸索多年的周期成长框架灌注于这只基金中;
从基金重仓来看,不管是辐射到机器人概念的机械设备股,还是汽车、电力设备均符合早年吴国清对其周期成长框架的解构。
来源:中国基金报对吴国清采访;
那既然吴国清早在19年就开始摸索周期成长框架,为啥今年才真正迎来业绩的验证呢?
这里就要追踪一下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产品持仓了。
以其管理超过8年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为例;
这只基金从18年开始就坚定的执行吴国清传统周期投资框架,基本上9成以上仓位都固定在这一区域;
虽然期间也有对于成长领域短暂尝试,但是从仓位比来看基金最大的收益依靠还是停留在传统周期的舒适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吴国清在转向周期成长的框架中没有做实践摸索,其实只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已。
土豆在研究吴国清管理几只基金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异类”,前海开源一带一路混合。
相比其他基金连续6年正收益,或是业绩榜单前十这些金光闪闪的标签,这只产品的任职回报确实有些突兀。
都是同一个基金经理带的娃,怎么差别那么大呢?
谜底就在持仓里,可以看到吴国清从19年接手这只产品后;
并未用其擅长的传统周期框架,而是更多侧重于周期成长领域;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能力圈扩大过程中的阵痛,还是紧接着就遇上了A股下行周期;
总之这只基金的业绩也说明吴国清的周期成长之路并非走得一帆风顺。
当下前海一带一路混合因为前期“欠债”太多,还在艰难的回正之路上面;
希望后续吴国清的周期成长策略越发成熟之后,这只“拖油瓶”能尽快摆脱困境。
【投资风格】双主线能否持续?
如果谈到风格,当下完全以周期成长概括吴国清其实不太公正。
他管理的几只基金中其实仍有两只在严格的用其擅长的传统周期策略维持业绩的稳定性。
从他从管理不足半年的两只基金持仓来看,基本上开始把自己的周期成长风格转向成熟化;
一只业绩锐度最强的嘉鑫混合基本全仓周期成长;
另一只周期精选贯彻一手黄金,一手周期成长,将防御和进攻相结合;
可以看出在扩圈这一举动上,基金经理做的还是相对谨慎,且循序渐进的。
目前虽然他以嘉鑫的周期成长框架获得了不错的业绩锐度;
但是比较谨慎的投资者可以对风格稳定性多做观察。
基金经理拓展能力圈是好事,但理性的投资者也要意识到,基金经理并非全能;
投资策略中就算是小小的微调都需时间打磨;
在基金经理新风格未成熟前,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可以先关注其擅长的传统周期领域,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