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大投行金融科技联合工作组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和“新国九条”的发布,证券公司需要积极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和融资“保荐人”的作用,进一步防范风险,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随着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投行业务数字化转型目前已进入从传统投行竖井式模块系统转向一体化智能全业务平台的阶段。申万宏源证券从2022年开始逐步根据大投行三年金融科技规划,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打造的投行智能一体化平台。目前已落地流程中心、项目中心、客户中心、文档中心、智能尽调中心等,助力投行业务降本增效,降低合规风险,聚合投行业务专业知识,赋能投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做好“数字金融”,进一步健全公司内部“一二三道防线”执业风险防范机制。
1. 业务流程方面,基于低代码BPM流程引擎,实现流程精细化管理。投行项目审批中涉及节点多,分叉多,引入BPM流程引擎重构业务流程。平台建设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对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内核、文件合同、底稿、发行、持续督导管理等200+种类型流程进行重构,每个流程节点均进行精细化的设置并且支持参数配置,提高了流程管理效率。
2. 项目管理方面,通过项目模板标准化项目管理,规范业务作业。项目管理包含项目流程发起、文档制作、阶段信息完善、项目团队管理、项目投票等的模版和指引。目前已经管理5000+项目,项目管理模板标准化共同构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业务类型的管理体系,有利于相关管理作业的规范。
3. 在尽调方面,建设AI智能尽调应用,提高业务核查质量。投行业务开展过程涉及大量的资料归集、内容比对、文本撰写等工作,通过银行流水核查工具、智能文本复核工具、智能电子函证工具、抽样尽调与财务预警工具等,减少尽调核查时间成本,提高尽调核查工作效率。
4. 持续督导方面,构建智能督导能力,实现精准高效督导。通过聚合持续督导专业知识和对督导过程线上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督导服务深度,推动持续督导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解决了人工督导精力有限与督导服务深度要求的矛盾,截至2024年底累计督导800+项目,3500+规则类任务,有效促进了公司服务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
5. 在内控方面,优化底稿系统,提升工作效率,满足监管要求。除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底稿质量评价外,对底稿模块进行了针对性重点优化,重点围绕底稿制作、审核、目录优化等模块进行优化,提升项目组和质控工作效率,降低项目内控风险,满足监管要求。
6. 风险控制方面,构建舆情监控体系,强化事前和事后风控。通过跟踪市场以及企业舆情、审核进展,建立项目分类审核标准,加强风险分类分级评价,预警创建,对低评级项目,尽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跟踪企业风险舆情,对项目风险实行动态监测,优化风险模型标签、扩大模型覆盖范围,有效提升排查精准度、及时掌握及化解风险事件。
1. 建立投行业务数据模型,标准化业务数据。数字化基础是业务数据的结构化沉淀,数据结构化才能更好的智能化。基于投行数据中台,依据证券期货行业数据模型(简称“SDOM”)方法,以投行业务承揽、承做、发行承销、后督与存续期管理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分层迭代建立模型,建立投行业务数据模型标准,结构化与标准化投行业务数据,为数字化的决策支撑、风险管理、业务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 充分利用AI重构尽职调查各个业务环节。基于投行人工智能服务中台,构建智能化尽调中心。平台集成深度学习模型、OCR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业务尽调核查准确度。目前已经场景化使用的AI工具有银行流水核查工具,通过银行流水智能识别OCR模型及表单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异常流水的智能识别与预警,提升流水核查准确度。智能文本复核工具是通过NLP,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文本智能复核,优化算法模型,增加通用分栏等模型,减少人工复核错误率,提高文本复核效率。智能电子函证工具总结了近40个函证审核要点,通过系统线上化实现了函证过程留痕,通过函证定制化OCR模型实现对函证文件智能化核查,解决手工审核的低效率问题,降低函证核查成本,提高核查质量。通过大模型在智能问答获取尽职调查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探索智能撰写领域场景,以及针对发行阶段的关联方核查工具,进行人员信息,机构信息系统自动化核查。
3. 基于云原生技术体系研发,实现平台敏捷高效迭代。投行智能一体化平台核心模块基于公司云原生平台,利用容器云、微服务框架、分布式数据库、云化中间件等云原生技术组件,实现平台敏捷高效迭代。云原生平台面向运维过程,提供了全链路追踪、立体化监控、故障诊断、日志分析、灰度发布、弹性伸缩等,实现投行智能一体化平台高效运维和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其服务镜像构建次数近万次,提升常规发版速度。
4. 基于大数据与AI能力重构持续督导工作。新三板日常监管,更多依靠服务于挂牌公司的主办券商进行督导,督导工作量大,且主要依靠督导员人工督导,不同督导人员对政策、规则的掌握不一,实际审核服务尺度不一,容易出问题。为了解决公司督导工作的难点问题,平台以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持续督导子系统。
公司申报的中国证券业协会2022年度课题《基于大数据以及AI人工智能的持续督导合规科技平台建设研究》获得优秀课题,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促进督导业务数字化落地。
1. 对投行业务数据模型进行标准化,具有行业前瞻性。通过投行一体化平台构建,抽象出全行业通用的数据模型标准,为投行业务提供数据架构基础,同时提高行业数据建模质量,统一行业数据建模标准。通过提升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水平,支持通过各类智能工具或周边系统赋能投行业务。目前由申万宏源证券牵头申报的证标委2024年度课题《证券公司投行与信用债券业务数据模型标准研究》获得优秀课题,未来将邀请监管机构、行业机构共同参与深入研究投行业务数据模型,完善草案标准,为行业提供投行业务基础模型,助力行业投行数字化转型。
2. “AI+投行”助力业务降本增效,合规展业。投行智能一体化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适配且兼容上下游信创产品,实现IT基础建设的自主可控,同时降低业务合规风险,提高办公效率。平台累计承载近万家发行人与投资者360°客户画像信息,且基于BPM流程引擎,部分流程对接证券OA,每个流程审批由原先2天缩短为1天,时间缩短50%。AI尽调中心工具完成了500+条银行流水的数据分析,审核速度较传统人工审核提升30%。700+条文档智能核查数据,复核效率提升约20%。40+函证任务近千条函证文件实现线上收发函与回函自动化核查、自动化归档函证文件至底稿系统,提高函证业务效率。平台助力投行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展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一二三道防线”执业风险防范机制。
3. 做好“数字金融”,助力投行业务数字化进入全新阶段。2022年初协会要求券商构建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系统并与协会“证联链”对接,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系统对接协会“证联链”,并完成全部项目报送协会,在中证协发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排名第一。申万宏源证券构建出基于区块链的多层穿透式监管模型,监管模型可满足监管方和各业务主体方在多个链之间的跨链互通,可将业务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传递至监管机构。基于此模型建设了公司级区块链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实现了内部区块链应用统一治理,外部区块链对接统一管理。通过搭建区块链存证平台实现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系统对接“证联链”,达到数字化区块链首个应用场景上线、探索及布局。
随着新“国九条”指出“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三方面发力,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意见释放了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申万宏源证券投行智能一体化平台目前已经在业务降本增效、合规展业、技术创新等领域有所成果,在证券投行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中起到示范性作用。
数字化转型将使得投行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速度。未来建立投行业务数据标准化模型,助力监管穿透式数据报送,提升行业数据治理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适应趋严监管、加强业务协同等是券商投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和智能化决策,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完成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资本市场输送优质的上市公司的使命。
(工作组主要成员:王明希、李海英、石宏飞、仇进、陈青、郑俊颖、朱睿㛃、郁建超、刘雄风、禹珍、许前威、傅宇悦、黄谢意、栗君则、朱磊、吕媛媛、吴凌、边芳球、刘彪、王佳华)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2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