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做“别人的品牌”,永康厨具在拼多多开新局
迪丽瓦拉
2025-04-24 21:04:21
0

金属锻打声交织回荡,热气氤氲蒸腾。工厂的流水线上,泛着光泽的炊具源源不断地成型,现场繁忙有序——这是“中国五金之都”永康炊具制造工厂的景象。

▲航拍下的永康,工厂林立。石家纬 摄

数据显示,永康拥有200余家炊具制造企业,500余家配件供应商,年产值超过70亿元。长久以来,永康炊具凭借扎实过硬的制造功底,在厨具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都市的大型商超,还是乡镇的集市小店,都能看到永康厨具的身影。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单纯依赖传统制造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如今,一场变革正悄然来袭。永康的厨具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纯代工,正积极向自主品牌转型;销售模式也从传统渠道向本土电商拓展;生产方式由批量制造迈向精准创新。永康厨具企业正坚定地行走在品牌化、数字化、标准化协同发展的升级道路上,重新定义“永康制造”。

从代工到品牌:厨具企业加速角色转型

2012年,周志宇在永康创办了一家厨具工厂,起初主要承接五金零配件和传统厨具企业代工订单。凭借稳定的制造能力和灵活的交付能力,周志宇的厨具工厂很快在市场站稳了脚跟。然而,随着国际订单波动、内需升级等因素,传统代工模式的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

“代工赚的是辛苦钱,工厂走得再快,依然是‘给别人做嫁衣’。有些客户因为经营不善,付款困难。不仅如此,工厂之间为了抢客户、获得订单也竞争激烈。”周志宇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说道。

2016年,周志宇开始布局自主品牌“伊之福”,初期因缺乏零售经验,周志宇屡屡受挫。直到2020年正式进驻电商平台拼多多,结合平台数据指导、精准选品思路,伊之福品牌逐渐步入正轨。

在周志宇看来,做自有品牌,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更是一代代制造人“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我一开始做品牌,并不是因为觉得利润一定会更高,而是想做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代工只负责做得好,品牌还要回答‘我们是谁、为什么而做’。这背后是制造者想被看见、被记住的愿望。而这也是我的梦想得以实现的舞台。”

与此同时,一家年轻的厨具品牌“蓝洁仕”也在悄然起步。蓝洁仕创始人圣鹿,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永康姑娘,从小长大都感受着永康的五金气息,对产业链的运转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她在本地一家厨具公司负责电商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2024年,圣鹿和好友一起在永康创立蓝洁仕,立志打造一个能够真正连接新一代消费需求的厨具品牌。

“永康有很好的制造基础,但以前大家更多是做工厂、做代工。”圣鹿告诉人民日报海外网,“如今,电商平台给了我们更多可能,可以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

和许多传统商家不同,圣鹿一开始就坚持搭建自有工厂,而非单纯贴牌代工。她表示,“自己建厂意味着可以把控品质、打磨产品,不用被供应商牵着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力和品牌壁垒。”

从工厂到品牌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在新一代创业者手中,正一步步被走得更深、更远。

电商驱动:拼多多成“新厨具”孵化器

在永康厨具产业的品牌化转型过程中,电商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伊之福和蓝洁仕都选择了拼多多作为主阵地。对于这批新崛起的永康厨具品牌来说,拼多多不仅提供了销售通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成长土壤。

“我感觉拼多多对初创企业更友好,销量爆发也更高,便将拼多多作为主运营渠道。”圣鹿说。

创业初期,圣鹿和团队就在拼多多运营人员的指导下,针对平台年轻用户占比高、消费理性务实等特点,选择了“必需品+细分高频”的产品策略。目前蓝洁仕主打两大核心产品,即电子秤和铁锅。短短一年时间内,仅电子秤在拼多多累计销售额就达到近600万元。

“我一开始没有接触过电子秤品类。”圣鹿坦言。她在与合伙人讨论产品线布局时,发现电子秤在厨具类目中利润空间尚可,且电子秤涉及芯片、电路等,对供应链和品质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容易被同行快速仿造,可作为首发产品的“护城河”。

而拼多多提供了测试市场的“快速实验室”。圣鹿表示,“电子秤刚上线时,得益于平台流量推动,产品迅速起量,但也同步暴露出问题,售后率达到了8%。”

面对这个挑战,团队果断决定暂停大批量生产。这期间,他们逐条分析平台售后反馈,第二次重新上线后,电子秤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售后率明显下降。

她回忆道,“当时大概停止生产两个月,只为解决前端反馈的质量问题。从市场反馈到产品打磨,再到新的电子秤产品面向市场,如果没有拼多多的平台,这种效率是很难做到的。”

周志宇则在品牌创建初期就明确了主攻线上市场的方向。他表示,“相比线下复杂的经销体系和多层分销,线上可以自建团队、直达用户,还具备快速迭代和试错优势。”

在周志宇看来,伊之福在电商平台的品牌化之路,起点是产品逻辑的重塑,电商平台不仅是销售,还可以和企业“共建爆款”。通过平台数据,伊之福发现,年轻消费者对锅具的外观设计、功能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传统煎锅油溅问题,伊之福重新设计了煎锅,加高锅壁、优化涂层,在外观上融入趣味化元素,既解决实用痛点,也提升了产品颜值。

▲“伊之福”的样品展示间,厨具是永康五金产业的代表性产品。树森 摄

4月初,拼多多宣布推出“千亿扶持”,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新质供给”,“蓝洁仕”“伊之福”等专注产品的新质品牌,成了平台的重点扶持对象。

“拼多多后台能看到非常细的消费反馈,比如消费者反馈什么功能不方便,或者希望什么颜色更好看,我们能快速调整。”周志宇表示,“拼多多的低扣点、轻投流机制,给了品牌在前期起量的空间,而平台的主动共建机制也降低了选品试错的风险。”

周志宇也认为,这种从爆品共建到订单转化的闭环,不仅让伊之福在平台上快速建立起品牌基础,也帮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从制造商到品牌商的角色转变。

产业集群赋能:永康模式的协同进化

永康产业带的强大配套能力,是支撑企业实现品牌化跃升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中国五金之都”,永康不仅仅是炊具产品的制造中心,更拥有一个完善的产业集群,从模具生产到包材设计、从喷涂工艺到检测认证等,整个供应链在永康高度集成,为品牌化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周志宇表示,“依靠永康的产业链优势,伊之福能够灵活开发新产品,实现快速迭代和柔性生产,从而降低品牌化的风险和成本。我们的产品周期,从设计到量产,最快40天就能交付。”

据周志宇回忆,2021年,拼多多运营人员曾提出一个站外热销的产品趋势,即米色麦饭石炒锅。当时这款锅的客单价普遍在150元左右。对此,伊之福在保障品质的同时,依托永康本地产业带配套,将客单价控制在120元左右,很快便在拼多多打出量,成为平台上的爆款。

而对于蓝洁仕来说,永康的产业集群带来的效率优势也尤为明显。圣鹿表示,“我和团队一天能跑四五家配件工厂,这种效率是在别的城市做不到的。”这种高效的生产和供应链整合,让蓝洁仕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产业带是基础设施,打地基不用自己挖,我们可以把精力用在产品和服务上。”圣鹿解释道。

在企业各自发力的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完善配套体系。在平台建设方面,着眼全链条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永康市逐步构建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闭环,系统构建五金之都直播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五金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三中心一平台”服务体系。

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通过精准对接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电商的品牌营销和公共服务需求,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入驻,配套培训中心、孵化工位、电商大数据中心等,构建集政策咨询、人才培训、数据指导、运营托管、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功能体系,并向镇、村两级辐射。

不仅如此,今年2月,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牵引产业技术创新、标准革新,促进日用五金(锅类器具)系列产品精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永康市局发布全国首个日用五金(锅类器具)标准体系,为该产业标准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该标准体系紧密围绕锅类器具领域,以产品生产序列为导向,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与未来趋势,系统梳理、集成归纳行业内现行标准,科学细分出关键配件、产品、生产、检验检测、包装标识和回收再利用6个标准子体系,精准涵盖16个专业模块。

从产业带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平台化、品牌化战略的落地,再到年轻创业者们的新尝试与新理念。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与消费需求的持续演进,“永康制造”或许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品牌内涵,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海外网 穆瑀宸)

来源 | 海外网

编辑 | 张青津

责编 | 卢思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