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这引发了关于贸易政策对经济未来走向的广泛争论。一方面,被视为“软数据”的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调查显示,随着加强贸易壁垒并削减联邦支出,经济可能出现明显放缓,甚至潜在的滞涨或衰退风险。另一方面,美国统计局发布的“硬数据”——如就业和制造业数据,则表明这些担忧可能有些过度,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
这一喜忧参半的局面引发了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广泛关注,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让全球市场感到不安。在短短几周内,美国从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变成了最大的风险来源。美联储近期将二零二五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二二年以来的最大幅度,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警告称,美国贸易政策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这种焦虑主要源于对消费者信心的担忧。密歇根大学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的财务状况预期降至历史最低点,通胀预期也攀升至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各大企业如耐克和达美航空的高管也反映出,由于关税政策,成本上升将直接影响消费者价格,市场因此在过去几周蒸发了数万亿美元。
然而,尽管软数据令人担忧,花旗的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Hollenhorst指出,仅凭这些调查结果来判断经济走势是不够的。软数据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而硬数据则更侧重于当前的经济状况。事实上,二月美国的就业数据虽然呈现放缓迹象,但失业率依然较低,劳动力市场整体稳健。与此同时,CPI也显示通胀增速放缓,远未达到引发衰退的警戒线。
美国制造业在二月的表现也略有回升,这很可能是由于制造商在关税实施前加快生产节奏的结果。尽管如此,美国消费者支出的疲软仍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近期发布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和调整后的消费支出数据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
鲍威尔在最新的政策会议中强调,虽然消费者信心调查确实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不安,但到目前为止,硬数据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衰退信号。他指出,软数据与硬数据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调查结果能提供未来经济走势的线索,但不一定能直接影响当前的经济运行。鲍威尔还表示,如果这些信心波动最终影响到硬数据,政策制定者将及时做出反应。
尽管如此,美国迄今为止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市场的焦虑。随着新的关税政策即将于下月二日生效,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正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另一轮市场波动。相关人士的言论显示,美国经济“黄金时代”可能仍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来,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仍处于复杂的分化状态。一方面,硬数据表明经济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另一方面,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低迷则让人对未来充满疑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平衡市场情绪与实际经济表现,成为了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