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丰巢控股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因满6个月未完成上市流程而失效。尽管公司回应称“IPO仍在推进”,但这一事件暴露了丰巢在高速扩张背后面临的盈利困境与行业挑战。
丰巢的业务模式:末端物流的“重资产”突围
丰巢是中国最大的智能快递柜运营商,其核心业务围绕“末端物流解决方案”展开,主要包含以下板块:
快递末端配送服务:通过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33万组智能柜(截至2024年5月),提供包裹投递与取件服务,2023年交付包裹量达64.63亿件,占全国快递总量的5%-6%。
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用户可通过智能柜寄送包裹,2021-2023年包裹量复合增长率达42.8%,2023年达2.33亿件。
增值服务拓展:包括洗护服务、到家生活服务及广告业务。2024年前5个月洗护订单达96.2万份,广告服务覆盖35个行业约6000家广告主。
收入结构:快递末端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7.6%降至2024年的40.8%,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新增长点,但暂未形成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与生态协同
市场领先地位:按柜机数量和包裹量计,丰巢为全球最大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6.1%。
顺丰系支持:顺丰为丰巢最大客户及供应商,2024年前5个月采购额占比45%,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协同。
技术驱动效率提升:通过AIoT技术优化格口周转率(2024年达74.6%),并布局自动化洗护工厂网络,提升服务效率。
盈利难题与外部依赖
持续性盈利压力:2021-2023年累计亏损37.79亿元,2024年前5个月虽盈利7160万元,但主要依赖“暂存费”(三年半收取8.08亿元),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高度依赖合作伙伴:
快递公司:顺丰业务占比过高,若合作生变将冲击业绩;
物业公司:智能柜铺设需支付高昂场地租金,一线城市成本压力显著。
政策与用户习惯风险:
2024年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要求“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投递至快递柜”,可能降低柜机使用率;
用户投诉“强制入柜”和超时收费问题频发,在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18699件,影响品牌口碑。
竞争加剧与替代模式兴起:菜鸟驿站、京东自提柜等分流市场,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冲击传统柜机模式。
行业前景与丰巢的转型方向
行业增长趋缓:中国末端物流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从2019-2023年的32%降至2023-2028年的12%,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丰巢的破局尝试:
增值服务深化:洗护、到家服务与政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结合,拓展社区场景需求;
国际化布局:在泰国部署200组智能柜,探索跨境电商物流机遇;
成本优化:通过技术减少人力投入,提升单柜盈利能力。
资本市场的考验与未来之路
丰巢的IPO失效事件折射出末端物流行业的集体焦虑:如何在“重资产”模式下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需求。尽管其规模优势显著,但过度依赖传统收费模式、政策风险及用户习惯变迁仍是核心掣肘。未来,丰巢需加速从“硬件运营商”向“社区服务生态平台”转型,同时探索轻资产合作模式以降低运营压力。若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能否有效转化为竞争力,将是其能否突围的关键。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