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终于迈出了IPO实质性一步。
2月28日,奇瑞汽车递表港交所,公司的计划是,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新车及先进技术,拓展海外市场等。
早在2004年,奇瑞汽车就表达了上市愿望,至今已经超过20年。
20年的IPO曲折之路,与奇瑞汽车股权及债务问题有关。目前,公司完成了非核心资产剥离、股权结构调整,A股知名公司立讯精密战略入股。
近几年,奇瑞汽车出人意料地实现了经营业绩高速增长,也是国内少见的燃油车业绩增长的车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净利润超110亿元,同比均为高速增长。
奇瑞汽车海外市场销量亮眼。2024年,公司汽车出口约114万辆,同比增长21.4%,创造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之下,奇瑞汽车出现了掉队迹象。近几年,公司燃油车收入占比仍然超过70%。
此外,国内市场品牌低端印象固化,对奇瑞汽车的发展形成制约。
奇瑞汽车能借助本次IPO之机取长补短,延续高速增长之势吗?
长达20年的IPO之路
奇瑞汽车是少见的中国还未完成上市的主流车企,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唯一一家尚未上市的整车制造企业集团。公司IPO上市之路已走了20余年。
公开资料显示,奇瑞汽车创立于1997年,最早在2004年被曝出过IPO传闻,但一直未能迈出关键性一步。
根据公开信息,2001年,奇瑞汽车为登上国家车辆生产管理目录,经国家经贸委协调,奇瑞汽车把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上汽集团的账下,正式加入上汽集团,公司更名上汽奇瑞。
2004年,奇瑞汽车尝试借壳上市,但因为上汽集团的股权问题,被迫放弃。
此后几年,奇瑞汽车几次试图启动IPO,借助上市募资填补资金缺口,但都因各种问题而失败。
出生于安徽巢湖的尹同跃是奇瑞汽车的创始人,他一直在力推奇瑞汽车IPO上市。
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汽车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尹同跃的上市计划再度受阻。
2009年,奇瑞汽车向华融资产等多家企业出售20%的股权,交易价格高达29亿元。这一动作,一度被解读为重启IPO,但没有下文。
随后的几年,尹同跃公开声称,奇瑞汽车存在一些关联交易问题,暂不考虑上市。2015年、2016年,奇瑞汽车又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在港股和A股上市,均没有结果。
有人士表示,奇瑞汽车IPO迟迟没有进展,与两个主要问题没有解决有关,即债务与股权未厘清。
在债务与亏损的重压之下,2018年,奇瑞汽车启动混改,挂牌出售奇瑞控股与奇瑞股份的部分股份。2019年,青岛五道口出资196亿元,分别收购奇瑞控股51%的股权和奇瑞股份35.58%的股权,成为两家公司第一大股东。但是,青岛五道口无力承担奇瑞项目后续摘牌资金。2022年,A股公司立讯精密出资百亿元取代青岛五道口成为奇瑞汽车新的战略投资者。国轩高科也因此入股。
引进战略投资者,奇瑞汽车的债务问题解决,IPO障碍扫除。
今年2月11日,尹同跃在奇瑞集团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表示,2025年,奇瑞汽车要完成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大任务,实施品牌、全面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四大变革。其中,企业高质量上市被列为公司首要任务。
时隔17天,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了IPO上市申请。
有望成港股近年最大车企IPO
奇瑞汽车此时IPO可能是最好时机。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燃油车企经营承压,新能源车企内卷,能够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并不多。
从已经公开的数据看,2024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预降90%左右,广汽集团归母净利润预计也下降了超过70%,福田汽车净利预降92%,江淮汽车预计亏损。新能源车企中,除了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实现了盈利外,蔚来、小鹏等均未实现盈利。
奇瑞汽车仍然是一家传统的燃油车企,且取得了让人意外的经营业绩。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奇瑞汽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1821.54亿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6.21%、67.66%;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62.66亿元、119.53亿元、112.22亿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90.76%、38.36%。
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的营收超过2023年,净利润接近2023年全年,营收及净利均为高速增长,着实让人意外。
对比2015年营收272.24亿元、净利润1.73亿元,不到10年,奇瑞汽车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净利连续超百亿元,奇瑞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4年,奇瑞品牌销量为161.13万辆,同比增长31.1%;星途品牌销量为14.09万辆,同比增长12.3%。奇瑞与华为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旗下轿跑SUV智界R7在2024年12月的交付量超过1.5万辆,在今年1月的中国纯电中大型SUV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截至2024年1至9月的全球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根据奇瑞最新发布的销量报告,2024年,奇瑞集团销售量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今年1月延续了此前的增长势头,销售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连续六个月单月销售突破20万辆。其中奇瑞汽车销售约22.18万辆,同比增长11%,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7万辆,同比增长172.1%。
奇瑞汽车海外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公司出口销量约为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目前,奇瑞的业务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汽车用户1572万,其中海外用户450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前九个月,奇瑞汽车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国市场销量、海外市场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燃油车销量较2023年同期均增长超过30%的乘用车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奇瑞汽车取得了如此亮丽业绩,冲击IPO是最好时机。
市场预测,奇瑞汽车估值可能超过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据此估算,奇瑞汽车将是港股市场近年来最大的车企IPO。
高度依赖燃油车后劲不足
经营业绩高歌猛进的奇瑞汽车,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车企,奇瑞汽车高度依赖燃油车。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简称“报告期”),公司来自燃油车的收入分别为702.58亿元、1433.16亿元、1362.0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5.9%、87.8%、74.8%,占比均超过70%。
近年来,奇瑞汽车顺应市场形势,也在积极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并取得了一点成效。
报告期,公司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分别为122.53亿元、79.12亿元、291.04亿元,2023年的降幅达35.4%。
2023年,公司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收入增长了109.6%,但纯电动汽车销售额由2022年的109.52亿元下降至51.85亿元,减少了一半以上。
奇瑞汽车解释称,2023年,公司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为目的,淘汰了部分过时的纯电动车型,导致新能源车辆的产品矩阵缩小,创收能力下滑。全新战略下,公司推出了包括星纪元ET、星纪元ES、iCAR在内的新型新能源车型及版本。2024年前三季度,纯电动汽车收入为110.31亿元,增幅达283.4%。
即便如此,奇瑞汽车仍然未摆脱对燃油车的高度依赖。
在新能源汽车布局方面,奇瑞汽车旗下有奇瑞、星途、捷途、iCAR等矩阵,整体而言未达到预期。
星途汽车,2024年销量为14.10万辆,未达到15万辆的目标;iCAR汽车,2024年销量6.6万辆,不及预期。与华为合作的智选品牌智界,前后三次上市,今年1月销量1.3万辆,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比比亚迪、问界、“蔚小理”、零跑、小米等而言,转型新能源布局滞后的奇瑞汽车,有待突破。
汽车行业人士认为,在吉利、比亚迪、长城等竞争对手纷纷借助资本市场强势崛起的浪潮中,奇瑞却因战略摇摆和体制束缚,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机遇。2024年,尽管奇瑞新能源汽车实现超过2倍的增长,但在新能源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奇瑞汽车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
还有人士分析认为,奇瑞汽车因为QQ汽车而闻名,虽然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但在国内市场,给人固化的印象是低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形象仍未磨灭。
如何真正在中国市场崛起,奇瑞汽车还需要在品牌塑造、研发投入等方面发力。
2023年,奇瑞汽车研发投入66.64亿元,而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为110.34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