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在中国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欧洲多国农民坐不住了。中国针对欧盟的乳制品反补贴调查令许多欧洲奶农感到担忧。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有媒体称,这是中方对于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最新措施”。专家表示,这并非是针对欧盟的“报复措施”,双方仍有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的时间。
可以说,在距离欧盟最终关税决定投票仅余两个多月的关键时刻,欧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是继续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还是选择与中国携手共进,共同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如今中国正在积极拓展全球南方市场,这些地区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潜力也并不比欧盟差。因此,在这场“关税战”中,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欧盟,而不是中国。
此前,一意孤行的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草案,遭致中方反对。同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称,欧盟“不能天真”,尽管不希望中欧发生贸易冲突,但这“也许是无法避免的”。他同时表示,中欧应避免“系统性对抗”,欧洲“决不能阻挡中国崛起”的事实,因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博雷利说:“我们不能天真,我们没有兴趣卷入贸易战……但这也许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事物的逻辑。”
一边承认中国已经非常强大,另一边又公开表示“中欧贸易战不可避免”,博雷利这番话,无疑是对华摊牌。但欧盟没有想到,中方的反制不仅来得快,而且力度极强,直接一招“釜底抽薪”,让西方的军火供应链被断,产能暴降。据欧盟内部事务专员布雷顿透露,欧盟原计划在2024年生产150万枚北约制式炮弹,进一步提升对乌军援的能力。然而,中方叫停对欧洲军工企业出口硝化棉,使得多家欧盟炮弹生产商严重缺乏原料,被迫停产。没有硝化棉,欧洲的弹药根本打不出去,如同废品。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欧盟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保护主义及政治主导之举”。同时下达通牒,表示督促欧方即刻改正错误做法,停止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切实拿出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加速研讨妥善的解决办法,防止贸易摩擦加剧,以免影响中欧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中方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然而,欧洲人觉得如此行事能够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然而关键在于,中欧经贸合作是一个整体,欧盟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对中国使手段,难道中国就无法从其他方面予以回击?而这般相互争斗的结果将会演变成“中欧贸易战”,届时无人能够成为胜者,反倒让美国白白占了便宜。
有澳大利亚这个前车之鉴在,欧盟又能撑多久?中国对欧盟猪肉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不久,俄罗斯便迅速抢占欧盟失去的市场,成为中国前五的猪肉进口国。随着中国对欧盟反击的深入,欧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势必将进一步被其他国家蚕食。东盟崛起后,欧盟就只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这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了。在中国猛烈的反击下,这些欧盟国家已无法再用“欧盟是欧盟,他们是他们”的借口来搪塞中国。因此,欧盟最终向中国求和,也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而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访华后,美国贸易代表推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的高额关税。专业人士表示,一是美国企业给政府发出建议,要求推迟或取消加征关税;二是与美国大选有一定关联,是否放宽对中国的关税,有可能成为哈里斯大选活动中首个重大贸易决策;三是美国通货膨胀率下调到3%以下,美联储准备降息,要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有可能再次推高美国的通胀率。所以我们要看美国最后怎么宣布对华关税政策,这对中美关系转圜有一定影响。
按照彭博社的说法,理论上USTR的正式批准和通报只是“例行公事”,如今却两度推迟。舆论认为,这反映出美国国内以及民主党内部就此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