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称,众所周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一贯喜欢使用关税作为外交谈判工具,引来了外界诸多批判。然而,特朗普本人却不以为意,并暗示如果他再次当选,他将更加“依赖”关税。特朗普表示,他若再次当选,他将在第二个任期内通过推动名为“特朗普互惠贸易法”的立法。“如果任何其他国家……要求我们支付100%或200%的关税或税收,我们将要求他们支付完全相同金额的互惠关税或税收。所以基本上是你伤害我们,我们伤害你。这是以眼还眼,这是常识。”
在演讲中,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誓言要“让美国再次负担得起”(Make America Affordable Again),并承诺如果他赢得第二个任期,将为美国带来经济繁荣。特朗普在这次内容广泛的演讲中说:“我们将对多年来一直占我们便宜的国家加征10%到20%的关税。”特朗普此前曾承诺对进口商品加征10%全面关税,以惩罚其他国家并保护美国国内产业,最新的这番言论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对那些想进来占我们便宜的国家,我们要加征10%到20%的关税,”他说。
另外,他还提出了如果征收关税,贸易逆差将“实质性为零”的构想。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关税将制造据点转移到美国国内,美国企业和工人可以使产品变得更便宜、更好。美国智库美国行动论坛代表道格·霍尔茨-伊金指出特朗普政策的不规则性:“如果北卡罗来纳州将(进口商品的普遍关税)提到10%至20%,谁能保证威斯康星州不会将(关税征收率)说成40%?”
回顾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平均关税水平出现大幅提升。当前,市场对于“若特朗普最终胜选,并对中国加征所谓60%的关税”存在担忧。在不考虑我国出台应对措施、企业绕道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模型静态测算,我们认为中性假设下,加征60%关税或拖累我国对美出口下降16%,拖累整体出口2.3%。整体来看,在美国或于未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扰动下,今年年内或出现“出口预支”的情况,支撑出口表现。明年需注意美国进一步提高关税的风险。
而锁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近日在竞选集会上说,特朗普提议征收的进口关税相当于对美国从别国进口的日常用品征收“特朗普税”,将加重美国人生活负担,“摧毁美国人”。哈里斯当天公布一系列经济计划并拿它与特朗普的经济计划作比较。媒体评价说,哈里斯的经济计划大体与拜登政府一致,但更强调降低生活成本。“拜登-哈里斯”执政期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物价飞涨。哈里斯承认目前美国日常用品价格“过高”,但她说,特朗普的经济计划会让它“更高”。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她的某些计划得以实施,很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物价成本而不是降低成本。而共和党总统提名人特朗普的一些承诺也是如此,这些承诺会让美国人的境况更糟。经济学家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就感叹道,“这(两党候选人的竞选口号)就像我在研究生院学到的糟糕经济政策的集大成者。”不少冷静的政策分析师,目前已纷纷批评两党政客为了迎合选民,提出了一些荒唐的计划——这些计划往往经不起推敲。
据界面新闻,针对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提议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一事,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对美国普通消费者征税。骆家辉还谈到,许多世界领导人担心特朗普当选后将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且“不再支持乌克兰和菲律宾等国”;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继续拜登政府策略性、针对性的对华“强硬”做法。骆家辉敦促更多美国人和国会议员访华,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对二十多家美国制造商、零售商和船运代理商进行了采访。许多受访者表示,鉴于进口产品和零部件(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和零部件)未来关税的不确定性,他们正在暂缓投资和扩张。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引发进一步贸易混乱的可能性很大。许多人说,即使是哈里斯获胜,他们预计美国对华的贸易敌对行动也会继续进行下去,这会导致美国企业所用零部件的成本增加。
特朗普于2018年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广泛征收关税。拜登延续了这一政策,并增加了新类别的中国商品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两届政府都表示,这些关税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回归。不过,尽管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但通常也只不过是导致生产转移到了其他低工资国家,比如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根据供应链管理技术提供商Project44近期的一项分析,一些企业通过增加进口来囤积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