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放弃国产飞机C919,却花2491亿转身采购国外飞机?原因让人泪目
迪丽瓦拉
2024-08-18 08:23:06
0

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大飞机C919最终还是没有等来我们自己国家的大订单。

7月1日,中国三大航同时发布公告宣布与空客签下购买协议,总共购买292架空客A320NEO系列飞机(东航100架、国航南航均96架)。合同总金额为2491亿人民币,国产大飞机只能默默流泪。

为什么明明我们自己有国产大飞机C919,却要花巨量的资金转身去采购国外的飞机呢?这不是给老外送钱吗?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原因真的很悲伤:

1、C919尚未获得美国国内适航证

简单来说相当于汽车还没有行驶证,这样的交通工具是不能正式投入使用的。

C919飞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功地成为了除了美国、欧盟、俄罗斯这三个主要的民航生产国家外,第四个能够成为独立生产民航飞机的国家,于是中国C919飞机在诞生之初就面临了诸多挑战,不光是技术上的磨合,更多的是来自国际上的挑战,为了遏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美国居然开始不给C919发适航证,

这也就意味着C919根本出不了国,只能在国内飞行,也就是说,如果国内航空公司采购C919这些飞机,基本无法正常使用,因为无法国际通航。

2、国产化的目标暂未实现

自2008年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以来,当时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大飞机的国产化。然而到目前为止,C919大飞机的国产化率远远不到50%,从目前的披露的供应商数据来看,相关的核心部件仍然未能国产化。目前已经完全国产化的只有机身、机尾等非关键部件,包括航空发动机、飞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均来自欧美国家。因此,这架所谓的国产大飞机还远未达成当初设定的目标。即使是样机,目前尚未投入正式使用,仅仅处于试飞取证阶段。如果我国不能在飞机发动机上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最终还是一句空话。

即便是目前依靠进口发动机,我们也被老美卡着脖子。

C919设计之初采用美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LEAP-1航空发动机,但美国不愿看到我国的大飞机崛起,限制了LEAP-1航发的进口,这也是C919多次跳票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我们目前也没有坐以待毙,国产的长江发动机早在2018年就点火成功。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

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2025年就才能完工使用。

3、C919产能严重不足

生产一架大飞机可比生产一列高铁困难得多,在初始阶段,产能都会很低。我们以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支线飞机

ARJ21为例,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接下来每年的交付数量是:2016年1架、2017年2架、2018年6架、2019年12架、2020年22架、2021年22架。根据消息ARJ21现在的产能达到了年产50架水平,相较投入运行初期有着较大的提升。C919在投入运行之后产能预计也将以相似的速度提升并达到年产150架水平,但这可能得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

对于对于国内急迫的需求来说,C919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完全满足不了国内航空市场的需求。

4、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C919未必划算

我们大家都清楚,一架飞机的后期维护、保养、维修是个很大的成本支出,尤其是飞机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物件。C919由于国产化的比例未达到要求,技术上的验证显然也不如空客和波音。这种飞机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目前很难估计,因此,相对于波音和空客这样久经验证且产业链成熟的产品来讲,后期的维护成本C919可能更贵。当然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定,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C919最后一定会比空客和波音便宜,但是这最少也得5年以后。

有些人说为什么我们的大飞机不能像高铁一样突飞猛进,快速实现国产化。这个愿望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1、技术储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核心技术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生产一架大飞机比高铁难度高得多,显然在大飞机技术这一块,我们还没办法攻破技术壁垒,这不是人多力量大就能解决的。

2、高铁不存在适航证的问题,只要哪个国家愿意,都可以买过去用。然而飞机却不行,没有适航证,飞不出国门。所以,如果美国一定要掐着我们的脖子,就是造出飞机也飞不出国门,所以根本没办法大规模生产。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目前来看,采购国外成熟的飞机是明智的做法,也是迫不得已的动作。只要我们真心实意要搞国产大飞机,C919一定会载着大家飞向蓝天的。大家再耐心等一等,美国太坏,忍辱负重,我们更当砥砺前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