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明”回国!创维光伏总裁马龙:公司会亲自参与制造,把控全环节品质 | 对话能源大咖
迪丽瓦拉
2024-06-19 23:04:44
0

创维光伏总裁马龙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未来 上海报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产业链和出海是许多光伏企业的选择。

2024SNEC光伏展上,龙头光伏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布局趋势明显,如从硅料到拉晶切片,再到组件的产业模式,如投资、施工、安装、运维一体化方案,创维光伏选择了储能、逆变器、组件、光伏支架的一体化布局。在这些领域,创维光伏展示了自己的新产品,包括5-15KW储能逆变器、炫彩组件新品、快装支架等等。

展会期间,创维光伏总裁马龙和创维新能源海外营销总监张杨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专访,马龙表示,在全产业链布局方面,创维有制造的优势,创维光伏十分重视制造能力,也会亲自参与到制造中去,以此去把控各个环节的品质。

在海外方面,张杨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海外品牌以及海外布局的大致情况,她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未来国际化是必走之路。”

战略变化

2024SNEC光伏展上,记者看到了创维光伏战略上的一些变化。

首先是双品牌,记者在展馆看到“创维光伏”和“起明光伏”光伏两个品牌,在发布会上,创维光伏董事、副总裁曲婉菲宣布了“双品牌多元化”战略转型。据了解,“起明”的起源是在欧洲,这是创维光伏在欧洲做系统集成时最早注册的一个品牌,后来“起明”品牌才被引入到国内。

为什么要把“起明”从欧洲引入到国内?创维光伏品牌总监王春丹解释称:“第一是双品牌的操作更利于我们市场对于这种消费者的影响,能够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两个品牌的分工,王春丹表示:“主要是考虑把‘起明’打造成国际化品牌,公司制造的逆变器、组件等产品需要用‘起明’,这对于后期出口欧洲是有帮助的。从销售端的下沉层级来说,创维光伏是下沉到县层级的,而‘起明’下沉到区域级,在一个大的区域寻找有实力的代理商,借助渠道的力量推广‘起明’品牌。”

另一个战略变化是“多产品全球化”,在储能逆变器、光伏支架、组件等领域,创维光伏都推出了新产品。张杨向记者介绍了储能逆变器新品的特点:“这是一款三相储能逆变器,它的功率范围在5——15千瓦,这是一款高压储能逆变器,它的主要特点是Mtv电压范围比较广,就是说它的启动电压较低,启动电压低,适用性就更强。比如在海外或者在国内,它适用于不同的屋顶,选择性更广。”

“另外,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比如弱光、多云或者是有临时遮挡的情况,都不会影响它的电压,对它电压最大功率点的追踪影响是最弱的,这样的话会产生一个连锁效应,可以让我们在组件选择上范围更广,所以这些产品对我们来说是较大优势,对客户来说也一定会有所收益。”张杨说道。

组件方面,创维光伏推出了炫彩组件新品—炫彩 ·复合边框组件,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款N型大尺寸、彩色组件,最大输出功率535W。这也是创维光伏的特色—定制,王春丹介绍:“我们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去定制组件的颜色,光伏不能影响建筑的美观,颜色要和屋顶相契合。”

除此之外,炫彩组件还有高耐候性、超低碳设计。

支架方面,创维光伏推出了快装支架系统。据创维光伏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采用降本快装支架搭配智净组件,施工快1倍的新型组装方式,在成本控制降约6.2%的同时,实现发电增益7-12%,这主要是为工商业混凝土屋面电站安装提供的解决方案。

开拓海外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减弱,光伏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记者从多家光伏企业处了解到,海外市场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光伏在欧洲、东南亚、巴西、拉丁美洲等区域布局较多。

马龙告诉记者:“创维在海外布局方面有二十多年的积累,渠道比较完善,创维光伏也在海外布局一年多了,前期主要做了系统集成、团队搭建的工作,产品和系统集成是剥离开的,从产品到集成再到施工落地,我们都有成本优势,目前想将成熟的案例运用到国外去。公司现在已经完成了系统和团队的搭建,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

记者了解到,创维光伏海外品牌主要是Solavita。“创维品牌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国内它用SKYWORTH,但是在海外我们创维光伏用的品牌叫Solavita,它起源于希腊一个比较美的历史故事。Solavita在创维光伏后期会成为整个海外光伏板块所共同使用的一个品牌。”

对于Solavita品牌海外未来市场的发展,张杨称要分多步走,“第一步我们会通过经销途径去开发海外市场,这是相对传统的方式,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考虑在海外建厂。目前阶段我们会先从欧洲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先做起,当然还有巴西也是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在这些市场的产品和市场做稳做大之后,我们会考虑去开拓美国市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会考虑将来在美国去建厂。”

据了解,创维光伏现在在欧洲当地已经有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也就是德国分公司,接下来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创维光伏都会建立本地化团队,以满足当地的需求。“我认为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未来国际化是必走之路。”张杨说。

面对竞争,张杨认为实际需求是存在的,而且一直在发展,市场一定会把现有产品消化掉,再演化出新的需求,企业要应市场变化而变化,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响市场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陆磊...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NO.1央行副行长:人民币已成为...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 我市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水利支撑能力 ■ 截至目前,全市1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广发基金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云计...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增加瑞银证券为旗下部分ETF的一级交易商。此次新增的一级交易商...
湖北国资:一年收了4家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涛哥,专注于并购重组投资。这是涛哥的第69篇原创文章。 2024年,湖北国资收了4家上市公...
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 5月6日,神宇股份涨3.85%,成交额2.29亿元,换手率5.11%,总市值65.05亿元。 异动分...
红利策略进化论:从防御盾牌到现... 当前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明显降低,近期各类关税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A股基本走出脱敏行情,相关板块波...
原创 腾... 海内外大厂大模型研发正在进入新升级周期,为了加速补齐技术短板,腾讯混元近日进行了大幅架构调整,重构研...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锐减71%!马...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