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黄金价格在经过了接近一个月的回调盘整之后,近日向上挑战2400美元/盎司大关。后续金价走势将如何演绎?工银国际研究副主管赵东晨先生认为,在未来一两个季度美国通胀难以明显向下、GDP和就业数据可能转差的短期小“滞胀”窗口内,金价的上行趋势基本没有可能终结。
赵东晨先生毕业于牛津大学商学院,长期从事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研究工作,曾在国际权威的《机构投资者》分析师排名中取得亚洲大宗商品研究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亚洲货币》港股市场最佳资源分析师荣誉。
赵东晨分析指出,未来两到三个季度内,支撑金价继续上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货币属性来讲,黄金价格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美元货币信用的负度量。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元本位建立,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对于黄金的彻底替代,美元的信用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的庞大的黄金储备,即来自黄金的背书。本轮美国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驱动,而开启降息时点预期的一再延后,意味着更多美元增量债务在较高利率水平下发行,这对于美元的信用是潜在的损害,相应地推动黄金作为终极本位货币的上涨。
其次,从金融属性来讲,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是有利于黄金的。从经典的分析框架来看,黄金价格是和美元的实际利率负相关的,而市场普遍预期美元实际利率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下行。
另外,从央行资产配置来讲,进入21世纪后,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IMF数据,2023年底,美元资产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的比例为59.2%,较1999年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美元占比呈现加速下降的迹象,在2016年到2021年的五年间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直到本轮激进加息周期开始,占比下滑势头才得以暂停。但是未来美联储一旦开始降息进程,判断美元的国际储备占比还是会继续下降。这表明全球央行层面存在去美元化的普遍诉求,在当前又没有其他货币能够对美元形成有效替代的背景下,黄金就会是央行储备增持的重要选择。
最后,从私人部门资产配置来讲,中国内地居民的资产配置也对黄金需求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2023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达到16.57万吨,同比增加32.5%。黄金交易活跃的背景,是内地居民资产配置的变化。过去内地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一是地产,二是理财产品,三是股市。这几类资产里,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相对低迷,理财保本打破之后对居民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所以黄金在边际上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