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春节过后是酒水消费淡季,但一些白酒企业却选择淡季逆势提价。
近日,剑南春、郎酒、今世缘等多家白酒企业宣布提高出厂价或供货价。3月1日起,剑南春旗下核心产品水晶剑出厂价上涨20元/瓶;4月1日起,郎酒旗下核心产品红花郎10年、红花郎15年渠道供货价分别提价20元/瓶和30元/瓶;今世缘将于3月1日起上调500ml 42度五代国缘四开/对开/单开出厂价,每瓶分别上调20元/10元/8元。
白酒次高端品牌提价动作频频。专家表示,节后白酒动销、去库存承压。短期看,提价可以刺激经销商提前打款拿货。近年来,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断增加,适当提高出厂价可以冲抵不断增高的生产成本。
“无非就是想让经销商提前打款多进货”
公开资料显示,红花郎正在冲击百亿大单品,水晶剑年销售收入占剑南春营收八成,国缘品牌占今世缘销售额的85%左右。知趣营销总经理、酒类评论员蔡学飞告诉记者,对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核心单品采取提价措施,体现出相关品牌的信心。
北京一位郎酒经销商告诉记者,2023年整体需求减弱,红花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不好卖,价格倒挂是常态。
白酒资深观察人士季鹤俊向记者表示,在整个行业动销明显变缓、库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提价无非就是想让经销商提前打款多进一些酒,对于改善指导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倒挂现象可能收效甚微。
“供货价提高了,专卖店的终端价格肯定要上涨。”成都一位郎酒经销商告诉记者,在终端价格没有提高的情况下,经销商收益将减少。
2020年酱香热潮下,郎酒通过多次提价,使青花郎跻身千元价格带高端酱酒行列,零售价直接对标53度飞天茅台。2021年红花郎甚至一度断货,多次提价后市场依旧供不应求。2023年“酱酒热”回归理性,茅台稳坐酱酒“头把交椅”,郎酒仍在酱酒第二梯队保持领先。
2023年底,红花郎事业部南部大区总经理夏永久表示,2023年红花郎有望完成75亿元到80亿元的销售额,2024年将突破百亿元,成为又一个百亿大单品。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表示,预计到2025年郎酒将实现3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其中青花郎、红花郎单品均过100亿元。
蔡学飞告诉记者,近年来,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断增加,对于一些成熟大单品,适当提高出厂价可以冲抵不断增高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
白酒是面子消费,涨价旨在提升品牌形象
行业分化加剧,将进一步推动白酒价格带格局变化。
以剑南春为例,在川酒“六大金花”中,五粮液、泸州老窖以及郎酒早已拥有超千元价格带高端主力单品。而剑南春的大单品水晶剑却始终在400元-500元价格带,未能打开上升空间。面对行业加速分化、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趋势,剑南春无疑希望自己的核心单品迈向高端化。
白酒品牌呈现阶梯性布局,品牌占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市场。部分区域酒企跟随头部名酒涨价节奏。“白酒是面子消费,价格是品牌价值的重要体现,提价可以促进白酒品牌形象提升。”蔡学飞说。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提价对于品牌建设的影响需要理性看待,涨价是一把“双刃剑”。白酒企业提高产品售价,尽管能够缓解成本提高带来的压力,但还要看市场与消费者是否买账。
对于品牌高端化开拓,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对白酒产品而言,高端就是高品质,是消费者对美酒风味的肯定、对酿造技艺的褒扬、对消费体验的认同、对文化内涵的传递。高端不应流于表面,要深入消费群体,探寻消费认知,获得消费认同,了解消费者在高品质美酒欣赏时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剑南春困于次高端
在白酒行业,剑南春一直享有“次高端之王”的赞誉,但其发展也困于次高端。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四川企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剑南春2021年营收为111.81亿元。德阳市工商联公布的2022非公企业50强榜单显示,剑南春营收为154.2亿元。公开数据显示,水晶剑的年销售收入能够占到剑南春总销售的80%左右。
也就是说,剑南春能够保持增长的唯一核心就是水晶剑,这也是其卫冕“次高端之王”的原因。
然而,类比同行,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000568.SZ)等头部酒企都已完成产品结构升级,旗下核心单品均是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结构性增长优势明显。反观剑南春,其优势却集中于400元价格带。
在业界看来,剑南春可谓成也次高端,败也次高端。
虽然剑南春还拥有东方红系列、金银剑南系列、剑南系列、绵竹系列、剑南春文创系列等,但包括其运营十多年的高端产品东方红系列在内,均未在市场上产生明显水花。而过度依赖大单品的结果是,剑南春只能通过频繁涨价来提升水晶剑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剑南春一边提价,一边又陷入价格倒挂局面。据今日酒价数据,2月27日52度500ml水晶剑批价为413元/瓶,其官方指导价为589元/瓶,而市场成交价则在400元/瓶~489元/瓶。
钛媒体草根调研了解,水晶剑零售价大多在400元左右,是市场销量最好的名酒之一,尤其在宴席市场,是绝对的王者。但由于价格倒挂,水晶剑的渠道利润也比较薄弱,多位经销商表示,“卖水晶剑赚不到什么钱。”
因而,针对剑南春的“小步快跑”式提价,业内同样认为,很难对企业整体规模的突破形成明显助力。
根据规划,剑南春在“十四五”末销售收入要达到20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剑南春”的目标。但缺失高端、仅靠原始市场积累和目前的产品结构,要达到300亿元,对剑南春来说有着较大难度。加之头部名酒正加速下沉抢占次高端、中高端市场份额,比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发力系列酒,这对剑南春来说,同样是一场艰难的市场抢夺战。(本文转自中国证券报 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