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潮汕人的红木桌,可派上大用场了!
除了能写春联、吃团圆饭,酒过三巡后,亲戚朋友一堆八卦,都能在这张神奇的桌上抖漏无遗……
其中就包括,精明的潮汕人,也在买房这事上“犯了各种各样的难”。
二姑丈:我差点全款买了深圳的房!
1988年,不到20岁的姑丈在深圳打工,人生第一次拿到一笔完整的工程款,整整10万块。
10万块呐!
现在看起来好像干不了什么大事,可放到80年代,在潮汕十八线村头,拥有这幅身家的人,绝对是人中龙凤。
这笔钱,在那时能用来干嘛?
姑丈脱口而出,“深圳罗湖区布心花园,80平户型,一套5万,我可以买两套!”
掐指一算,一平只要625元
如今,这个让姑丈心心念念36年的楼盘,房价涨到什么地步了?
我扒了一下,目前指导价是5.7万/平,而实际的成交价,近三年稳居6字头,最高曾直逼6.4万/平,房价比首开涨了10140%。
嗯,确实,布心花园的涨势比不上深圳很多楼盘,但当我在饭桌前当场公布这个数字时,这个中年男人,一言不发,把杯中两口白酒当一口闷了个干净。
以至于,我至今还不敢告诉他,布心花园近几年一直被传要旧改,刚过去不久的1月,项目一期实施主体确认正式公示。
布心旧改效果图,图源明晟集团官网
我的二姑丈,好像不止错过了新房子,房价飞涨的红利;也错过了房子老去,旧改拆迁后再次暴富的机会……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可能你们想问,当年那堆摞起来快和猪圈差不多高的10万块,到底花在哪了?
这个答案我知道!
他回村盖了4层高的房子,为自己置办了一身紧身西服,带领带的那种,一度成为村头炙手可热的未婚男。
后来,趁着村头大妈散播的绝佳口碑,他开始与我二姑妈互通情书,一直到1996年结婚,有了我的大表弟,1998年有了我的小表弟。
你懂的,10万块,是老婆本
“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欸~”
此刻,这个痛失深圳业主身份的潮汕中年人,正在对他的夫人借酒撒疯,不知道他是释怀了,还是一直很幸福……
酒桌上,有人情绪复杂,分不清是悲是喜。也有人,我一路看来,她是真的开心。
表姐:我差点买了黄埔知识城!
2017年,黄埔知识城市场火热,短短半年,房价几乎翻了一倍,同年9月份,正式突破2万/平。
图源安居客
那时我表姐,毕业进银行满三年,正准备续签合同。
你懂的,一到这种节点,人就容易想多。
比如,手头攒了30万,是该继续留在大城市呢,还是回汕头?
如果要留在广州,买房定居在哪里好?
大家恐怕都忘了当时的广佛楼市是怎样,表姐回忆说:
“我们银行的小年轻,基本都奔着两个地方上岸,据说是新兴板块,一个是黄埔知识城,一个是佛山千灯湖,这两处地方我也来来回回看了好几个楼盘”。
知识城
看完什么感觉?
“信心全无!那阵子房价涨得太快了,中介带我去看的楼盘,基本都是2字头起步,有些靠近地铁的还爬到3/4万+/平”。
“我揣着30万,一直在想,我能在广州买上房吗?如果现在买一套75平的,总价150万,首付要再借20万,贷款100万,月供一还,以后日子就难熬了”。
如果等挣到首付的钱再买呢?
“房价在上涨,房贷利率也一直在上浮,你回去查查,我记得那一年利率上浮了5%-10%,根本不容许人好好思考。”
所以,表姐的决定是……
“这期间我回了趟家,发现汕头一个新兴板块——东海岸,房价才1万/平出头,很符合我预算”。
“我协调了半年时间让单位给我转到汕头分行,回来后买在东海岸,公积金能还大部分的房贷,一直到现在”
你猜,黄埔知识城现在房价多少?跟汕头东海岸相比,表姐这些年是赚了还是亏了?
以知识城万科幸福誉为例。
2017年,一手价2万/平。2024年,最新一套成交的二手房,价格跌至1.8万/平。
图源贝壳
时隔7年,万科幸福誉当年的业主,不止投入了大量的房贷利息,房价不涨反跌,起码打了9折。
而汕头东海岸呢?
2017年,东海岸的龙光御海天韵一手价大约在1万/平出头。
东海岸的龙光御海天韵
2024年的房价,据中介透露,二手毛坯价大约在1.3万/平。
表姐买了汕头东海岸,压力小小,而且,7年房价反而涨了快30%……
我想,她从广州回汕头的时候,应该不会预料到,结果会是这样。
汕头东海岸,到底是什么地方
作为一个纯种汕头人,在2014年之前,我完全没听过东海岸之说。
更没听过,东海岸,还有“汕头版珠江新城”的称号。
我借此机会,扒了一下。
的确,东海岸和珠江新城,真有那么一咩咩相似之处。
比如,东海岸,也是城市向东发展的引擎者。
听家里长辈说,汕头初代CBD在金平区,也就是外地人经常去打卡的百货大楼、小公园那个地方。
地标性的三身人建筑 ,以及我的母校汕头老一中、聿怀中学、四中等老牌学校,扎堆长在那里。
后来呢,城区饱和,小公园破落(破了好久,近几年才翻新),CBD东迁,疑似迁往龙湖区,汕头火车站、龙湖宾馆都在那里,八九十年代的龙湖宾馆,繁盛一时。(当然,这个说法很多人有争议,有人觉得CBD一直在金平)
终于,金平、龙湖齐齐破败,如果你有空,可以搭乘32路公车(新老一中专车线路),汕头的老城区面貌,一览无余。
最后,汕头CBD继续向东,一直到龙湖-澄海交界的临海地带,能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上头决定开荒填土,造出一个东部海岸。
对标“以珠江为贵”的广州珠江新城,汕头也搞了一个“以南海为贵”的东海岸。
话说,汕头为什么不向西、北、南发展呢?
这个问题,我特地请教了我的老父亲,以他的见解,他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其他地方,都是腹地,已经发展多年,基本都是老城区,没啥可开拓的,旧改要花更多的钱。
二,汕头和广州一样,行政区分划有变化。你去问问,花都从化人认不认TA是广州人,同理可得,你懂的,要改要造已经千头万绪,要是再加上“排外”,那就更理不清了。
因此,汕头往东发展,如入无人之境,好搞。
东海岸和珠江新城,还有一个相似处,那就是,现代化CBD专属的地标性建筑,要多,还要高。
地标多,体现在哪?你翻翻这个东海岸规划图,就知道了。
向上滑动查看
医院,有汕头中心医院。
学校,有汕头大学东校区,和金中海湾学校。这两个学校本部什么概念,嗯,大概是汕头人眼中的中大,以及省实华附一类。
汕头大学东校区
娱乐,有东海岸公园、蓝水星乐园、亚青会体育中心(亚青会没能顺利举办,是汕头人一辈子的痛!不过,建起来总比没有好,现在已经和广州体育中心一样,变成开演唱会的地方)
产业,宝能等高咖潮商进驻。
啧啧,十几年前,我们怎么敢想,汕头也能有这样blingbling的玻璃房子呢?
直到现在,东海岸还在不停长高,最高已刺破200米。
东海岸,或许能凭借复刻各种珠江新城的特点,成为汕头住宅区的房价天花板。
但是,我逛完一圈回家路上,总抑制不住在想:
东海岸,有商业、住宅、娱乐,或许可以成功留住人。可汕头,尚有许多软性文化,需要改良,比如重男轻女、比如以父/夫为天……
据我所知,在村头,有许多人想将“外嫁女”非自愿的踢出户籍,剥夺她们的正当权益;
也有很多潮汕适龄女童,没被国家的教育系统劝退,却被父母劝退,这是我这代人经历的,也是更年轻的小妹妹,正在经历的。
你觉得呢?你对潮汕楼市或者广州楼市有什么看法和问题,不妨评论区分享下吧。
或者找@大嘴聊聊,看房、砍价他都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