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流动。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2023年12月15日,《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工作的通知》发布,明确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工作的要求,包括部分条款的适用范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关注。
为了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质量,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促进风险管理,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提高。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外包》的风险及改进措施,认为企业应加强对外包供应商的审计,重视对委托加工材料的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爱玛公司的情况。
从2006年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指引》,到2008年等五部委发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再到2018年发布《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相关专业人士和企业管理者的难题。车间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解释得透彻和清楚。
《通知》的发布正式代表着上市、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进程进入强时代,也对内控管理、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合规性、合法性、规范性提出了挑战。《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将内部控制分为组织框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本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研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十八个方面。
这一问题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乃至合规管理的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不当,一方面增加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阻碍了他们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了很多无奈的形象工程现象,造成了风险控制人员在企业中没有太语权、不被重视的尴尬局面。改进措施包括明确外包商提供的服务类型、运营模式、原材料供应方式、剩余原材料和报废原材料的损耗率和处置方式,严格按照委托合同的规定向外包商配送原材料,定期与外包商核对物资往来,确保账实相符,并指派专人不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现场盘点,确保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