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一座能文能武的城市,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文都,是桐城派的起源地,这里走出了3000余名博士近二十名院士,被誉为院士之乡,黄梅戏之乡,它就是安徽省桐城市,桐城地处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长江下游北岸,总面积571平方千米,总人口为74万人。桐城的交通非常便利,古为七省通街,现在是安庆市的北大门,合肥都市圈,南京门户城市,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达之地。
美学宗师朱光浅、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塔吉克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闫凤英等。他们都是桐城人。桐城素有穷不丢书的重文重教传统,以百年名校桐城中学、天成中学为代表的各类学校。每一年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也为桐城的发展汇聚了广博的人脉资源。桐城的产业发展也值得我们去点赞。
1、古代文学考试 名词 解释你在问什么?全部名词 解释?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是由风、雅、颂组成的。本质上是音乐的分类,以音乐命名。“风”是“音乐曲调”的意思,《诗经》中的“风”包括十五国风。他们是:、、易、魏、王、郑、齐、魏、唐、秦、陈、易、曹、易。有160首诗;《雅》是表达王朝正统内容的音乐歌曲,分为“雅”和“雅”。
诗105首;《颂》是祠堂祭祀用的舞曲歌曲,分为《周松》、《松露》、《商颂》,共40首。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以为是山东的左丘明。其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编年史始于鲁寅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对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灭支的史实作了补充。
2、 名词 解释明代诗文:台阁体(三洋)、茶陵派(李东阳)、前七子(李梦阳、何敬明)、唐宋派(王、)、后七子(、王士禛)、公安派(三元)、竟陵派(钟惺、谭)以及戏曲:吴江派。虞山派(钱)、神韵派(王士禛)、格调派(沈德潜)、性灵派(袁枚)、肌理派(翁方纲)、宋诗派(查)词:阳羡派(陈维崧)、浙西词派(朱彝尊、李鄂)、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骈文派(阮元、)近世:诗歌:宋诗派(正真、曾国藩)、同光体(沈、陈/颜)、新体诗(黄遵宪)、南社(柳亚子)文学:湘湘派(曾国藩、薛福成)、新体(梁启超)词:常州词派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