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回暖与债市走牛相互催化持续引发关注。何为相互催化?即理财资金大幅买入债券——债市上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投资者申购理财——理财资金继续买入债券——债市新一轮上涨,该反馈路径与去年底的赎回潮正好相反,这一轮正反馈在数据层面的表现是:据国盛证券测算,今年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末增加1.34万亿元,存续规模大增既意味着有增量资金在购买理财,也意味着理财机构要将这些资金投出去。
1、银行理财有风险吗?可靠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可靠得,都能达到预期的,但是极端状况下,理财产品可以亏损,现在银行不保证理财产品的收益性,都是盈亏自负的。现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都净值化了,不保本的,只有券商的收益凭证是保本的,你可以开个证券账户,上面一年的收益凭证是3.3%。任何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根据最新解释,储蓄也是有风险的,银行如果破产了,最高也只赔付你50万以内的储蓄存款,多了就不好说了。
扩展资料: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股市投资收益相似,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也能有此业绩。银行销售存在有意或无意的误导,不少产品都强调过去几年的模拟收益率较高,暗示投资者未来几年也会有这样好的业绩。与证券投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差,长期理财产品的投诉与争议多。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明确规定,客户认购后不得部分支取及提前赎回,只可办理质押贷款。
2、买银行理财产品算不算是投资?不算。资管新规要求银行要打破刚性兑付之后,所以很多理财产品将变成净值型的产品,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理财后,购买的金额会根据理财产品的净值折算成相应的份额。如:A产品的净值是2元,投资者购买5万元,那么买入后的份额就只有2500份,因此理财份额低不代表亏损了。同理,申购的份额大于申购金额不代表赚了。如:B产品的净值是0.8元,则同样买入5万元之后得到的份额5万*0.8,即可以得到62500份。
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是浮动的,跟净值型基金产品类似,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有固定期限,未到期不可以赎回,到期之后本金和利息一同到账。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要投一个理财产品,要看公司是否靠谱,产品是否符合投资逻辑,要综合考虑收益,风险和流动性后做出决定!理财怎么选根据预期收益来选择理财方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理财的理解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