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报道,美国国债的抛售潮,仍在持续。周五,美国国债连续第五天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6.86个基点报4.4876%,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72个基点报4.8723%。本周,10年期美债收益率累计飙升近50个基点,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超46个基点,创下198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美元也被抛弃,周五盘中,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一度大跌近2%,并跌破100关口,为2023年7月以来首次。本周,美元指数累计跌幅超过3%。
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美债相关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美债市场近期剧烈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影响。
报告详细分析了四月美债市场波动的原因。美债拍卖需求遇冷,利率大幅上升与投资者抛售美债有关,同时高杠杆策略加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4月9日亚洲交易时段美债利率集中上涨或因日本减持,北美交易时段持续攀升则反映了美国投资者的抛售压力。此外,对冲基金在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时更频繁地进行平仓操作,也加剧了美债市场的抛售压力。
贝森特(资料图)
截至4月16日当周,美国债券基金净流出高达100.7亿美元。这已是该类基金连续第五周遭遇资金撤离,累计流出规模惊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较前一周156.4亿美元的“大失血”有所缓和,但市场恐慌情绪仍在持续蔓延。在整体债市遭遇抛售的背景下,资金流向呈现两极分化:中短期投资级基金成为重灾区,单周净流出63亿美元,延续前周66.6亿美元的撤离态势
近期,美债市场波动加剧,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升级与债务货币化政策叠加,引发全球对美债信用体系的深度担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美债主要持有国,中国短期如何应对市场冲击并在中长期重塑金融格局,受到外界关注。中国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为支点,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应急流动性管理到构建新型主权资产池,系统性化解风险并抓住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机遇。
特朗普(资料图)
“全球市场异动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尤其是在美国是否会进入经济衰退期、‘对等关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上,投资者的担忧是不可避免的,贸易政策在过去几个月经历了快速变化,人们很难进行历史回溯并预测未来。”面对全球市场的大幅波动,富达基金投资策略总监孟峤建议投资者冷静分析,并且试图去了解异动背后的主要诱因,避免在市场情绪宣泄期盲目操作。
必须明确的是,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海外第二大持有者,一直在减持美债。自2022年4月起,其美债持仓规模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并且总体呈现减持趋势。2024年全年,中国在12个月中有9个月减持美债,全年合计减持规模达到573亿美元,目前持仓规模降至7590亿美元。具体来看,2024年1月,中国减持186亿美元美债,并开启了连续三个月的减持态势,在随后的2月和3月分别减持227亿美元和76亿美元。
特朗普(资料图)
有一句非洲谚语适用于如今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美国发起的对华关税讹诈正在震动世界,并且这种震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北京已经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反制,如今全世界都在观望谁会先眨眼。在4月9日市场陷入混乱之后,美国政府有所退缩,将所谓的“对等关税”针对大部分国家暂停3个月。但当这些关税最终实施时,全球贸易将会大幅萎缩并重组。那么问题来了,哪头“大象”会赢呢?美国认为手中的牌比中国多,但它错了。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4月21日在北京举行经济专题“临甲7号”沙龙活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沙龙上表示,中美经济确实存在“脱钩”的风险,但“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林毅夫表示,高额的关税最终会导致美国的企业和美国人民受到巨大的伤害。他表示,美国的企业需要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