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称,美元近日进一步走低,美债继续被大量抛售。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2月以来最高水平,市场恢复抛售。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一度上涨10个基点,接近5%。美国国债本周累计下跌超过2%,为自2019年9月回购协议(repo)市场爆发流动性危机以来的最大周跌幅。随着特朗普宣布全球范围内征收大规模关税,随后又暂停,这一反复无常的行为导致市场对美国资产的兴趣下降,并引发外界对美国国债是否仍具避险属性的质疑,债市遭遇剧烈震荡。
据澎湃新闻援引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债暴跌,历史性抛售导致所有期限的债券收益率在交易期间上升了至少20个基点,其中30年期债券收益率在尾盘上涨近23个基点,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据CNBC报道,美国财政部日前拍卖了价值580亿元的3年期美国国债,这是自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提高关税以来的首次票息供应(coupon supply)。据金融时报报道,本次拍卖收益率高于预期,需求创下2023年以来新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此外,疲软的拍卖也将加剧外国投资者正在抛售美债的担忧。
美债遭遇历史性抛售(资料图)
抛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此前美债价格剧烈波动令高杠杆的美债基差交易(即利用国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额进行套利)遭遇了大规模快速平仓,需要抛售美债这一抵押品;二是对冲基金需要通过抛售美债以满足因其他资产亏损而需要追加保证金的需求,三是关税威胁下美国的海外债主减持美债。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意味着金融条件的骤然收紧,而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后续可能还会引发更多抛售美债的行为,这一恶性循环,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甚至金融系统性风险。
美国财政部日前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降至7590亿美元,全年累计抛售573亿美元。日本作为美国长期以来的“头号债主”,也在同步减持美债。这一连串动作,将美国经济的深层矛盾推向了台前——曾经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债,正逐渐沦为烫手山芋。中国的减持逻辑清晰:一是对冲美元贬值风险。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通过制裁和汇率操纵打压他国,迫使中国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二是政治博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台海问题上的挑衅,让中国不愿再为“对手”提供资金弹药。
美元(资料图)
事实上,中方自去年就开始秘密抛售美国国债债券,截止至2025年3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降至7610亿美元,较巅峰时期砍掉近半,在抛售美国国债的浪潮中也是扮演了一位关键角色。在这场世纪博弈中,中方一直在试图用对话解决双方冲突,但是特朗普一味想将让中方单方面承担中国损耗,中方在国家利益前立场鲜明而坚决,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会奉陪到底”。特朗普想要用“关税战争”压制中国的计划,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却让国内一片哀鸿遍野。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警告,如果国会无法及时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债务上限生效,美国联邦政府最早将在8月面临没有足够资金按时支付所有账单的情况,可能发生债务违约。债务上限是指美国政府根据国会授权为了履行现有法定义务而能够举借的债务总额。国会预算办公室在一份报告中说,2023年6月3日,国会将债务上限暂停生效直至2025年。此后,美国财政部采取“非常规措施”以补充现金余额并维持政府运转。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美国国债已经超过36.2万亿美元。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而2025年到期债务规模达 9.2万亿美元(占债务总量25.4%),叠加高利率环境,利息支出成为致命负担。今年到期要还的9.2万亿美元债务,相当于每天睁眼就得凑25亿美元还债。所谓特朗普此前就在说,美国一发起关税战,美国每天就有20亿美元进账,这说明特朗普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财政部正盯着2025年这个"债务火山喷发年"。9.2万亿美元国债到期,相当于全美债务总额的1/4。按照美债运作的老规矩,唯一出路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但这个玩了几十年的套路,可能要玩不转了。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联邦政府有可能最快在5月或6月就耗尽腾挪空间,届时将不能按时履行所有付款义务。“我们将在5月或6月的某个时候进入警告轨道。”贝森特说,如果债务上限要通过调和程序进行解决,那么就必须赶在走投无路之前。共和党籍议员现在正在研究一项延长2017年减税计划的法案,即所谓调和方案,目标是提高联邦债务上限。债务上限今年年初恢复生效,自那以来财政部一直在使用特殊的会计策略,在不违反举债限额的情况下按时支付所有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