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大事!
从4月7日到11日,素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了逾20年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最高超过4.5%,30年期收益率更是最高冲破5%大关。
4月14日,经济学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X上说:
早在关税的有害影响有机会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之前,货币和债券市场对这些影响的预期就可能引发一场比2008年更严重的金融危机。
也不能怪特朗普,积病成疾、尾大不掉的联邦债务问题就像一个热气球,又怕大到爆炸,又怕被戳破突然掉下来。
全世界都在盯着这颗定时炸弹……
为什么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有这么可怕呢?
国际债券市场通常用收益率来表示走势,而美债收益率就可以理解为美国政府向社会借钱后,未来将要偿还的利息率,比如你用100元价格买入一年期美国国债,那3%的收益率就意味着1年后美国财政部要兑付给你103元。
但如果你急用现金,或者担心美国政府可能还不了钱,就可能把这份国债放到二级市场上以95元折价卖掉,那么接盘这份国债的人在未来的收益就变成了8元。
因为美国财政部总是发新债还旧债,如果它还想借钱,就得以更高的收益率吸引买家,反过来说,美债收益率上升就说明旧债有人抛售,或者新债有点发不动了。
1969年10万美元国债券
那美国联邦政府现在到底欠了多大的窟窿呢?
截至2025年4月初,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国家债务约为36.21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美国GDP的126.5%,同时相当于美国2024财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7.5倍。
其中,政府间持有的债务约为7.2万亿美元,公开市场持有的债务约为28.9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4月3日),后面这个数字是要还的,每天都还在更新。
特朗普昏招频出,又是给地球加关税,又是卖500万美元一张的移民“金卡”,又是觊觎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完全不顾大国吃相,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今年是美债到期的大年。
而关于今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到期的数字,网络上流传有不同的口径,少的说是3万亿美元,多的说9.19万亿美元。
根据濒江投研解析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库,得来的数据是:排除当年发行当年还的短债,2025年内到期的非当年发行债券184只(截至2025年2月下旬),本息合计总规模是7.84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今年发行今年还的短期国债。
特朗普运气不太好,上任第一年就有超大额国债要兑付,如果特朗普不想违约的话。
——但是,等等,如果他有可能想了呢?
一份非正式的文件《海湖庄园协议》在全世界疯狂传阅,让其他主权国家和金融界看得瞠目结舌。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
这份文件脱胎于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的论文,代表了特朗普实施极端经济政策的想法,当然也可能是反向影响了特朗普。
极端,集中在两个主要方向上:
这就是明摆着要违约了,什么契约精神、国家信用,先放一边,先赖100年,不仅不付利息,你们手里的美元储备还要给我“使用费”。
协议还建议区分朋友和敌人,对地缘政治对手和汇率操纵国要更为严厉——我们当然知道说的是谁!
美国困局如此,本来是“避险资产”的美债,似乎不香了。
在美债的主要购买力量里,其实国内力量占了大头,包括美联储、各地方政府、民间投资机构、养老金账户、个人投资等,这部分占比超过54%。
而国际投资者方面,日本目前以10793亿美元持有量排在第一,中国和英国以7608亿和7402亿美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美国国债的发行工作由美国财政部全权负责,通过精心设计、运作成熟的拍卖机制向市场投放。
美国国债市场是目前全球深度最佳、流动性最强的债券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6000亿美元,能容纳大额资金的快速进出,却不会引起价格剧烈波动。
对于有贸易顺差,管理着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各国央行而言,美债的极高流动性可以让他们在需要时迅速进行资产配置,或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变现应对资本外流压力。
中国对美国国债持有量的最高点是2013年11月,达到13167亿美元,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回忆录《峭壁边缘》中坦率承认,是美国主动和中国协调,请求中国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增持美国国债。
中国救了美国的命,也给自己多续了10年期的海外消费市场,让全球经济没崩溃。
但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美债的外国投资者占比已经从2014年的接近半数下降到2024年底的30%左右。
中国从2013年之后开始稳步减持美债,却从2015年起大幅增持黄金储备,信号不言而喻。
最新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2025年3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370万盎司(约合2292.33吨),较上月末增加9万盎司,我们已经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了。
特朗普一上台,表面看是关税大战,实际上是背后美债新旧问题攒到一堆,无解了。
美国政客们(比如前总统拜登、前财长耶伦)多次公开宣称美债“从未债务违约”,这点听听就好,连推特(X.com)都会给这类言论标注“需澄清事实”。
美国政府可不是从来没有违约过。
2023年5月,老总统拜登与共和党籍的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再次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进行谈判,但仍未达成协议,当时最新债务上限达到了31.4万亿美元。
随着联邦政府关门的大限迫近,美总统拜登连日来多次信誓旦旦地强调:“美国从未真正出现过债务违约,而且未来也绝对不会违约。”
事实上怎样?
美国早在独立战争时就发行过债券,后来因为经济发展和南北战争扩大了发债规模。但在1917年以前,政府每次发债借款都得经过国会审核和授权。
在1917年,为了应付一战要提高财政灵活性,美国通过《第二自由债券法案》(Second Liberty Bond Act),首次设立债务上限制度,国债规模便从1914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了1919年的270亿美元。
这一制度也成为现代美国债务管理的基石,算是一种内控手段。
但在此后100年里,“债务上限”成了“没有上限”,从1917年到2023年美债上限调整了110多次,其中光1960年以来就上调了79次,平均每不到十个月就调高一次。
在最近100年里,美国联邦政府只出现过约10次财政盈余(集中在1940年代末、1998-2001年等经济高增长期),90%的情况下都出现财政赤字,而为了维持庞大的系统运转,政府就不断靠发国债来筹集资金。
从1982年起,美债上限突破1万亿美元后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突破10万亿美元,2017年突破20万亿美元,2022年突破30万亿美元。光是在2007年到2019年之间,美国政府债务就增加了约14万亿美元。
2024年1月初美债总额是34万亿美元,7月底就达到了35万亿,11月就达到36万亿美元,急剧加速前进。
拜登留给特朗普如此大一个雷。
那玩了100多年的“以贷养贷”,到底有没有违约过?
答案是:“是,也不是。”这是因为,每次美国政府都把违约“合法化”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因为大萧条造成的政府支出过于庞大,国库储备的黄金不足以兑付1917年发行的“自由债券”,于是果断暂停金本位,垄断了财政部的黄金独有权,对民间拒绝用黄金兑付,在事实上违约。
另外,美国政府将1834年确定的,已经100年没变的1盎司黄金兑20.67美元,一把贬到1盎司兑35美元,40%的贬值率让债务得到“合法但不道德”的化解。
到了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间接违约了以黄金为锚的国债义务,美元变成纯粹“信用货币”,彻底开始放飞自我。
1979年4、5月份,美国政府出现1.2亿美元的到期账单没法按时兑付,还是因为债务上限的问题,共和、民主两党在国会中吵得不可开交,要玩一场互不妥协的“勇敢者游戏”。几乎是直到最后一分钟,两党才在国会达成提限协议,导致数千笔到期国债被拖延偿付,财政部不得不额外赔了数十亿美元的违约金。
但美国财政部一直都不承认这属于事实违约。
美债上限演变图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种凭空印钱和“以贷养贷”的套路,不可能一直持续,迟早会崩盘,但不知道的是崩在20年以后还是下1分钟。
2024年美国政府净利息支出已经高达8820亿美元,利息支出增速达到创纪录的34%,成了财政预算中的第三大支出项目,仅次于社保和医疗,超过了国防开支。
当特朗普2.0时代到来,他要面临的不仅是更大规模的美债利息,还有和中国“脱钩”、减税和“逆全球化”下的民生支出等困局,想想都让人头大。
不客气地说,这就是必死的迹象。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近期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黄金的总需求量达到4974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期金价也呈现攀升之势。
根据WGC的最新调查,69%的中央银行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会增加黄金购买量。
美国仍很强大,大概率不会赖账,但一出现赖账就是天塌的大事。
逃离美元,小心溅一身血,在某种程度上说成了一种理性正确。
4月9日,美联储发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显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会议上几乎一致认为,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上升和增长放缓同时出现的风险,即滞胀。
这不仅可能引发美国国内经济衰退,而且如果投资者对于美债的信心崩溃,那么美国在全球金融界的话语权将受到致命挑战,美元霸权或将崩塌。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最近也表示,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美国的信任感和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他说:
“美元贬值以及美债抛售需要特别关注,这些迹象可能表明投资者正在远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
瑞·达利欧
前面我们提到,10年期收益率长期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的锚,直接影响着从住房抵押贷款到企业债券等各类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
它的风吹草动,传递到民间社会就是狂风骤雨。
更要命的是,现在的美国似乎还陷入了“囚徒困境”。
美联储如果降息缓解美债危机,就可能加剧通胀,毕竟关税政策已经把社会商品成本推高不少了;如果不降息,流动性危机又可能全面失控。
2008年时,美国还能求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可今天美国的海外“债主”们被特朗普无差别施以“对等关税”大棒,蛮不讲理,等于把自己的路完美堵死了。
根据4月初美联储公布的数据,到一季度末,联邦政府存款会只剩下约3100亿美元,要为美债支付的利息总额月均就超过1000亿美元,特朗普昏招不断,也是怕挺不到6月美债上限冻结到期。
美联储大楼
他还得和民主党吵,只能想办法再“发新还旧”,但新债还有多少人买单就不好说了。
相比之下,最近另一条新闻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非凡。
伦敦时间4月2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总申购金额415.8亿元人民币,是发行金额的6.9倍。
其中,3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88%;5年期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为1.93%,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
债券收益率低,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
世界正在转向,虽然我们仍不知道它会发生在20年以后还是下1分钟,但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经济学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于4月13日,在X上发的另一条帖子是:
“The US Already Lost the Trade War!(美国已经输掉了贸易战!)”
上一篇:全市场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