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丨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迪丽瓦拉
2025-03-25 00:05:30
0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年会主题是“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确立“先立后破”的理念值得关注,这种政策逻辑的哲学思维与以往的“先破后立”有显著差别,可以使得整个经济金融活动不至于失序。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谈及中国货币政策的与时俱进,李扬表示,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等转变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本世纪以来,全球央行及货币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管理流动性;从管理流动性入手,稳定金融体系也成为一个重要目标,而不仅仅是稳定物价。

李扬在会上还特别谈到,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他表示,货币政策传统上并不关注资产价格。但本世纪以来,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货币与金融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如今的全球趋势是,货币政策不仅关注价格稳定,也关注资产价格的稳定。

“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李扬称,从资金流量表角度分析,30年来,居民的储蓄大多进入银行体系,并通过银行中介为企业融资,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较大的赤字部门,企业长期高负债并因此在财务运行上高度依赖银行和财政支出等外源资金,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中国金融体系现在是“钱多本少”“不缺资金缺本金”。

在李扬看来,中国货币政策与时俱进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但这有时也面临着“保汇率”还是“保外储”的两难问题。

“现在汇率管理比以前更加有灵活性。”李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这表明了保外储是决策层一项很重要的追求。但如果汇率波动比较大的话,会引发国际资本的波动,因此货币政策会让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总体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调整,且调整比较有效率,相信会看到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效果。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闸口。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副董事长刘珺在会上表示,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再次持续增长的潜力。在此过程中,以资本为主的生产体系逐渐被以科技为主的创新体系所替代,资金作为资源要素的作用出现相对下降的状况。对此,刘珺认为,金融体系的生长和演进应该主动去适配新时代框架下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需要,突出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金融机构不再是单纯的资金中介,还需要向资金、信息、效率等一系列价值要素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进而实现跨域、跨区、跨市场的高效互动和交换,并与数字经济高度运动或高度不确定的发展形态相适应。”刘珺举例说,金融供需的时空特征在发生变化,产品设计与交付的边界日趋模糊,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把握好线上线下生产消费融合的趋势,推动市场再造。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两个典型性特征:一是持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跃升;二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刘珺认为,面向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引领世界潮流的现代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刘珺指出,一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仍将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既是连接居民端与零散化等期限的资金配置需求,同时也是兼顾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金融紧跟实体经济创新与开放的发展脚步既包括以平台型开放推动跨市场、跨区域、跨时空的联通协作,构建起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新生态,也包括以制度型开放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并向世界提供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激活科技、绿色、数字等新要素内在的开放机遇。

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乐明瀚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他表示,中国经济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以及强大的韧性,随着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的完善到服务的升级,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广阔且稳定的发展空间。

而在谈及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时,乐明瀚表示,在支持消费层面,外资银行可凭借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多元金融产品,助力刺激消费市场,比如提供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消费信贷方案。而在支持长期储蓄方面,外资银行也能为民众提供稳健、多元的长期储蓄规划。

乐明瀚在会上还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知识体系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他指出,人工智能能够提升银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高效服务。不过,他也提出,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进程中,客户数据安全不容有丝毫懈怠,必须将尊重客户数据作为根本原则,确保客户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会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亮阐述了对资本市场与AI关系的思考,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博思也对投资人工智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也展现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浓厚兴趣。他指出,科技无疑是金融的朋友,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推动角色。在金融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将在下一个阶段发挥新的作用。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