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现新动态,据中国能源报报道,中国40天未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一场关乎能源贸易格局与国际关系走向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帷幕。
贸易(资料图)
回溯此次贸易摩擦的起因,2025年2月10日,为反制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LNG加征15%关税。这一举措立竿见影,船舶跟踪数据显示,自政策实施起,便无运输美国LNG的船舶停靠中国港口。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第五大LNG供应国,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415.84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4%,且供应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如今,中美LNG贸易在短短40天内陷入停滞。
中国买家的行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与美国签有长期供应合同的中国进口商,纷纷将原本运往中国的LNG转售欧洲。中国企业不再与美国签署新供销协议,把目光投向其他地区。2025年3月17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能源与中国华润燃气签署长期LNG销售协议,自2027年起15年内每年供应约60万吨LNG。这不仅是中澳贸易关系改善的成果,也表明中国LNG进口渠道正加速多元化。
从全球能源市场来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达8690万吨,较2023年增长2.8%。其LNG出口本就面临诸多挑战,欧洲市场虽为其主要出口地,但局势不稳定。特朗普有意允许重启“北溪”管道项目,一旦廉价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恢复正常,美国LNG在欧洲市场的占比预计将降低。同时,受经济形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需求量逐年减少,欧盟数据显示,欧洲2025年天然气需求量较2021年减少约1000亿立方米。这使得美国难以继续大幅提升对欧洲的LNG供应量,却还要面对国内LNG产量持续升高的情况,美国能源署预测2025年美国LNG出口量将超1亿吨,出口结构急需调整。
贸易(资料图)
中国方面,天然气供应渠道多元发展,不依赖美国LNG。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2025年1-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从煤炭到可再生能源,再到俄罗斯陆路输送的天然气等替代能源,都在减少中国对海运天然气的需求。中国还在强化与俄罗斯、中亚等地区的天然气合作,随着远东管道等项目推进,未来中国天然气供应将更加稳定、多元。
这场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能源、农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对美国LNG及农产品等加征关税,让美国能源、农业企业利益受损。这些企业很多是特朗普及共和党的金主,利益受损必然会向白宫施压。特朗普与共和党的部分支持者从事相关产业,当自身利益受损,即便不转而支持民主党,其不参与投票也会对特朗普和共和党造成打击。
贸易(资料图)
中国此次对美LNG贸易的反制措施,精准击中美国能源出口要害。这不仅是贸易摩擦的体现,更是全球能源格局重构的前奏。美国若不重新审视贸易政策,调整能源战略,未来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失去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正以更加多元、稳健的步伐融入全球能源市场,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何方,全球能源格局又将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