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绿能冲刺创业板:客户与股东重叠,分红又融资补充现金流
迪丽瓦拉
2025-03-13 17:51:19
0

文/Jade Roche

2025年2月26日,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提交招股书,正式提交注册。

早在2022年12月15日,优优绿能创业板IPO就已获受理,2023年1月11日进入问询阶段,2023年8月31日上会获通过。时隔一年半,优优绿能才正式提交注册。

海外市场缩减3成

优优绿能成立于2015年,是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 15KW、20KW、30KW 和 40KW 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对应充电模式中的直流快充、换电模式。是行业唯一一家掌握直通风散热技术、独立风道散热技术、液冷散热技术的充电桩充电模块企业。

业务构成方面,优优绿能充电模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94.70%,占比较大;充电桩配套的输入输出线缆和端子等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小。

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速率需求的升级,公司充电模块也向大功率方向迭代。为更好满足用户对充电速率的追求,公司在2021年正式推出40KW充电模块。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优优绿能的营收分别约4.31亿元、9.88亿元、13.76亿元和7.22亿元,2024全年营收达到了14.97亿元,但同比增速却从2023年的39.24%下滑至8.86%。

业务构成方面,优优绿能充电模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94.70%,占比较大;充电桩配套的输入输出线缆和端子等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较小。

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速率需求的升级,公司充电模块也向大功率方向迭代。为更好满足用户对充电速率的追求,公司在2021年正式推出40KW充电模块。

报告期内,公司40KW充电模块营收占比有所提升,而20KW、30KW充电模块的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28%、34.62%、36.25%和35.99%,呈先上升后略有下滑的趋势。

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约0.46亿元、1.96亿元、2.68亿元和1.39亿元,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自2023年开始放缓。

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0.44亿元、1.90亿元、2.56亿元和1.33亿元,2024全年,扣非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滑了4.46%,公司此前连续四年的增长势头被终结。

海外市场萎缩是扣非净利润的下滑的关键因素。招股说明书等数据显示,优优绿能的外销收入从2023年的6.15亿元大幅降至4.24亿元,降幅高达31.01%。由于外销的毛利率(约40%)高于内销(约30%),这种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与此同时,优优绿能的现金流状况也在恶化,2024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3亿元,同比降低了60.41%。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40.98%大幅升至2024年的81.86%。部分客户的回款周期延长,导致优优绿能的资金链承受了压力。

该公司的营收增速、利润增速、经营现金流都出现下滑的情况,因此,该公司IPO的难度增加。

研发费用不及同行半数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优绿能的研发能力是上市的重点。然而,从优优绿能的最新数据来看,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优优绿能研发费用分别约为2149万元、4018.26万元、7909.27万元、4914.0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9%、4.07%、5.75%、6.81%,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1.07%、9.6%、10.42%、12.19%,是优优绿能的两倍多。

优优绿能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总体上处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合理范围内,公司研发投入与经营规模相匹配。公司业务范围聚焦,可在相对较小的研发投入比例下保证较强的竞争力,且核心技术团队稳定,研发效率高,公司收入规模增长速度超过研发费用增长速度,因此摊薄了研发费用率。

但需要注意,研发费用率较低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长期而言,这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构成挑战。

产能利用率不足70%仍豪赌扩产

值得注意的是,优优绿能的募资用途引发了不小的质疑。

本次上市,优优绿能计划募资7亿元。其中,2.7亿元将用于该公司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7亿元用于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另外1.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达到23%。

公司拟募资扩产,但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优优绿能充电模块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63.93%、80.41%、76.62%、67.98%。充电模块产能利用率在上升后出现连续下降。

公司计划将2.7亿元资金用于研发中心的建设,然而,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7.98%,这意味着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与此同时,优优绿能还持有高达6.45亿元的货币资金。公司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已经累计分红3780万元,而此次却又计划募资1.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样的资金用途引发了质疑。

对于产能利用情况,优优绿能在招股书中只是简单解释了利用率波动的原因。其表示,2021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总体较低。2022年,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订单量增长较快,生产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另外,由于订单季节性波动影响,为保证生产稳定性,公司一般需要预留足够产能。2023年,公司继续新增产能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订单生产需求,同时受季节性波动影响,2023年产能利用率较2022年有所下降。

至于具体的产能消化措施,优优绿能未进行披露,这难免会让投资者感到疑虑。

客户与股东身份重叠

此外,该公司存在着客户与股东身份重叠、客户集中及对重要客户的依赖等问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优优绿能前五大客户中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公司、ABB Ltd及其控制的公司等与公司存在股权关系或间接股权关系。此外,ABB和万帮数字还是公司重要客户,优优绿能对其依赖程度很高。

其中,万帮数字其控股股东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优优绿能2.67%的股份,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优优绿能对万帮数字的销售金额分别约为1.62亿元、1.93亿元、2.09亿元和9911.3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59%、19.54%、15.2%和13.73%。

ABB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为7.8%,为优优绿能关联方。报告期内,公司对ABB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约为0.46亿元、2.75亿元、2.29亿元和0.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64%、27.84%、16.64%和10.91%,关联交易占比较高。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亿元、6.13亿元、6.17亿元和2.5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9.63%、62.08%、44.86%和 35.21%,集中度较高。

从产能利用率还是流动资金的角度看,优优绿能并没有融资的必要性;从业绩增速下滑、经营现金流下滑看,优优绿能的硬伤较多。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的状态下,优优绿能的技术壁垒可能也存在诸多未知,这家新能源供应链的上市路注定坎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