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农业新质生产力“试验田”
迪丽瓦拉
2025-03-11 06:34:08
0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代命题下,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

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各异、特色鲜明。银行应深入调研,精准识别不同地区农业优势,为特色农业项目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比如,在山东寿光等蔬菜产区,银行可针对蔬菜新品种研发、智能温室建设等项目,提供低息、长期贷款,推动蔬菜种植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各花卉种植区,银行可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涵盖种苗引进、种植设施建设、冷链物流等环节的资金支持,助力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花卉产业链,提升花卉产业附加值。通过精准发力,银行可逐步推动各地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为技术突破提供资金保障,也是银行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核心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银行要敢于向农业科技领域“输血”,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例如,对研发新型农业机械的企业提供研发资金贷款,助其突破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从事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相关支持,鼓励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通过金融支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银行还需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银行应积极创新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信贷产品。比如,以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为质押,解决农业科技企业轻资产、抵押难的问题;围绕农业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金融服务更贴合农业生产时效性。

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银行既是资金提供者,也是产业发展推动者。只有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力度,精准对接农业发展需求,才能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农业新质生产力“试验田”。

本报编辑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