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表示,将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
文|《财经》记者 郭楠
编辑|陆玲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一年之前,吴清出席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时上任尚未“满月”,他自称为“菜鸟”,边干边学,并提出了“两强两严”的监管重点。
一年之后,吴清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关于新“国九条”及“1+N”政策体系落地效果、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吴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明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
DeepSeek成为春节后的热门话题,也带动A股、港股科技股行情持续走高。吴清在记者会上笑称,经济主题记者会快变成科技主题记者会了。吴清表示,将用好用足现有制度,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
吴清同时提醒,科技创新既孕育新的动能,也伴随着风险。“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
2024年9月以来,多部门联手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吴清透露,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将尽快推出。证监会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时隔十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被称为新“国九条”。
为推进新“国九条”提出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吴清表示,这一年来,会同各有关方面制定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了“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推动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的、深刻的变化。
一是在强监管、保护投资者方面,坚持严监严管,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全链条、各环节都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聚焦市场关切特别是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快查严惩。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金额超过上一年两倍。除行政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还积极追究刑事责任,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178件,同比增长51%。”吴清表示。
二是在防风险、稳信心方面,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运行形势,会同相关方面健全稳市机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资者预期和市场信心都在明显改善。
三是在抓改革、促高质量发展方面,去年以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出台“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举措。同时,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积极实施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等。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去年上市公司还实施了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也创了历史新高。” 吴清表示,“算了一下,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对于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吴清表示,将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主要包括: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
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给予更多包容
人工智能引起全民热议,两会上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聚焦资本市场,科技成色如何,未来还将如何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吴清表示,“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质效明显提升。”
吴清表示,将用好用足现有制度,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具体包括:一是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在上市方面,吴清强调,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在并购方面,吴清表示,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大力推进企业并购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并购案例特别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二是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除了进一步鼓励支持私募基金投资人、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吴清还表示,将不断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围绕优化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推进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健全基金份额转让制度、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基金发展等,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并与有关方面共同推动完善考核容错等机制,支持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三是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吴清表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只有上市一条路,也不只有股票一种工具,债券、可转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产品和工具也可以有所作为,能够提供“接力棒”式的融资支持和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体量。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此外,吴清特别强调了风险。“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成功的可能有爆发式增长甚至指数级增长,失败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市场规律,也是创新规律。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
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即将推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回顾过去一年,资本市场改革重点转向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支持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9月,在扭转预期的国新办发布会之后,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合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吴清表示,成效初步显现。2024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
总结来看,吴清表示,一是入市长钱明显多了。人民银行已指导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金融监管总局启动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春节前批复了520亿元,前天又批复了600亿元,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大。人社部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国,证监会积极配合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2024年9月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
二是权益类基金发展明显快了。2024年9月到现在,共注册权益类基金459只,占同期注册基金产品总数的七成,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从20%提高到24%。在规模快速增长、比例提升的同时,公募基金的收益状况也在稳步改善。此外,证监会积极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成本。
三是长周期考核制度更加健全了。吴清透露,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已征求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将尽快推出。文件的出台将全面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此外,证监会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引导行业更加注重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更好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责编 | 王祎
题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