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苏,巾帼英姿绽芳华。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国际金融报》推出特别策划——她访谈。
我们邀请到来自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女性高管们,与她们聊一聊工作、谈一谈生活,聆听她们的奋斗故事和人生感悟。
“女性在金融领域并非‘逆流而上’,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顺势而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无论性别,个人在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专业能力与战略眼光。”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国际金融报》记者对话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袁媛,聆听她的职业感想和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洞见。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副总经理袁媛,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袁媛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呈现多元化态势,人工智能无疑是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此,她建议,一是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监管;二是要持续加大数据治理力度,结合业务场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三是要加快数智化基础能力建设,形成具备平台化、场景化特征的数智化能力中心。
女性在金融行业有独特价值
中邮消费金融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第一家控股子公司,是母行战略布局与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行信贷业务部、授信管理部工作了16年的袁媛,于2023年调任消费金融公司副总经理,足以印证邮储银行对中邮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视。
作为银行业“老兵”,袁媛有着丰富的零售信贷、征信及押品和资产质量管理经验,如何将总行形成的风险体系、风险偏好、风险政策与消费金融的业务经营有机结合,确保子公司在战略执行层与母行风险管理体系保持一致,同时积极挖掘协同潜力,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这是袁媛面临的全新挑战。
不过,在始终以“机制创新”和“专业韧性”为核心驱动力的袁媛眼里,这些挑战都将一一化解。在袁媛的从业经历中,责任感和成就动机是支撑她每一次突破困境、实现自我价值升华的内在原因。一路走来,她收获了对金融行业深刻的洞察,见证了行业的创新与变革,也赢得了团队的信任与尊重。这些经历让她明白,女性在金融领域并非“逆流而上”,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顺势而为”,绽放光彩。
袁媛告诉记者:“在总行工作了16年,通过信贷业务风险领域的深耕,我积累了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的实践经验,逐步加深了对风险政策的理解,总部的历练与理论基础的结合形成了自身关于风险管理领域的系统观和方法论。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女性在金融行业有着独特的价值。”
在袁媛看来,女性天然具备的细腻与敏锐,更有利于在风险管理领域实现“精细化”管控。“温度感”则是女性在金融行业的另一大优势,在与团队成员协作、与客户沟通时,女性的同理心与亲和力,能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客户满意度。
消金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商业银行也持续加大零售金融的布局,同行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市场份额。在严守合规经营底线的前提下,如何实现量质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这考验着每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在银行零售信贷多年的从业经历,让袁媛对消费金融行业有足够的洞见,探寻出量质并举的发展路径。在她看来,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从行业前景看,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提质升级,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行业早期发展更多聚焦于流量竞争,各机构通过大规模获客、拓展市场份额来实现增长,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行业正逐步从流量竞争转向存量深耕阶段。
与此同时,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部分中小机构则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在业务模式上,从重线下展业逐步向线上智能化转变,线上化、智能化不仅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能拓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此外,在风险管理方面,智能化风控凭借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基于客户行为的分析、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性,精准决策的优势凸显。
袁媛分析指出,目前,制约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因素呈现多元化态势。首先,在信用体系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处于持续完善的进程中,现阶段部分客户信用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且在精准度上存在提升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工作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其次,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消费者金融素养处于逐步提升阶段,部分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在借贷决策过程中可能因信息掌握不足而出现过度借贷等情况;再次,在场景拓展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场景获客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场景深度挖掘与创新拓展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袁媛建议: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用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二要加大消费者金融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与风险意识;三是消费金融公司应通过积极开展同业、异业合作,拓展消费金融场景化建设的生态圈;四要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标准与规范,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同时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提升数据质量。同时,行业内企业应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将驱动消金行业发展
在行业深刻变革期,袁媛认为,人工智能是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过,从目前行业“数智化”发展来看,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数据存在缺失、错误等问题,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算法模型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有待提高,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确保模型持续有效运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袁媛进一步指出,智能化算力资源不足逐步显现,当前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长,而消费金融公司在AI算力资源储备方面普遍存在欠缺,亟待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此外,金融科技人才短缺也是制约行业数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袁媛建议从三方面进行探索与规划:一是持续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提高数据质量,结合业务场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在算法模型优化上,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算法,提升模型的稳定性与可解释性。
二是加快数智化基础能力建设,构建融合业务、数据和AI的智慧中枢平台,形成具备平台化、场景化特征的数智化能力中心,为业务创新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结合大模型、数字人、智能体和多模态等前沿技术,未来将打造一批覆盖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员工,为业务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大力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业务与技术融合创新,在营销运营、风险管理、贷后资产保全、客户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关键领域,全面推进数智化应用场景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验。
记者:余继超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
2025年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
特朗普关税正为美经济“注入混乱”
特朗普100分钟国会演讲说了啥
华尔街恐慌
A股步入“两会时间”
千亿“雪王”,打破“魔咒”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