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栋离职倒计时?华商基金近300亿规模,悬了?
迪丽瓦拉
2025-03-07 13:37:36
0

最近,一则关于明星基金经理周海栋的传闻搅动着基金市场的神经。消息称,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公司内部唯一的“双十”基金经理周海栋或将离职。

尽管华商基金尚未发布官方公告,但从管理规模来看,周海栋的管理规模从去年三季度末的342亿降到了四季度末的293.47亿,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周海栋的离职传闻。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周海栋第一次传出离职传闻。自2024年以来,关于周海栋或将离开的猜测便屡见不鲜,但此次发酵尤为剧烈。

而市场之所以如此关注,主要在于周海栋过去几年超强的业绩表现。以周海栋的代表作“华商新趋势优选”为例,截至2025年3月5日,该基金自2015年10月被周海栋接手以来的累计涨幅超过了464%,年化收益近20%,且近六年基金收益全部为正,远远跑赢沪深300。连续多年的出色业绩,也让周海栋逐渐成长为华商基金的“顶梁柱”。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周海栋的管理规模为293.47亿,同期华商基金的“股票型+混合型”规模为481.58亿,周海栋的管理规模占华商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规模六成以上。

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周海栋对于华商基金而言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基金规模占比一窥究竟。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周海栋目前在管基金共8只,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93.47亿。

同一时期,华商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14.27亿,混合型基金规模为467.31亿,两者合计规模为481.57亿。简单计算,周海栋的基金规模占华商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规模的六成以上,毫不夸张地说,华商基金主动型基金业务的半边天都是由周海栋顶起来的。

那么,如果周海栋真的离职,华商基金能不能找其他的基金经理顶上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和其他被营销炒起来的明星基金不同,周海栋之所以能管理近300亿的基金,核心是其确实拥有超强的投资能力。

以周海栋的代表作“华商新趋势优选”为例,截至2025年3月5日,该基金自2015年10月被周海栋接手以来累计涨幅超过464%,年化收益近20%,即便是在环境极其恶劣的2023年,华商新趋势优选仍能保持正收益,目前该基金已连续6年收益为正,表现相当亮眼。

翻开这只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可以发现周海栋的能力圈十分广泛,面对不同的板块都能抓住机会。

例如在2019年至2020年,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前十大持仓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医药、新能源等成长板块,进攻性十足,这让其在2019和2020年分别斩获了69.6%和77.42%的收益;到了2021年至2023年,A股进入了漫长的熊市阶段,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前十大持仓则切换到了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板块中,这一转变又让该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三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2.85%、13.6%和0.85%。

到了2024年,伴随着有色金属价格暴涨,周海栋再次对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前十大持仓进行大幅调整,将大部分仓位都转移到了有色金属上。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前十大持仓中有7只都和有色金属相关,其中紫金矿业在2021年至2024年一直是其第一大持仓。

回到“如果周海栋真的离职,华商基金能不能找其他的基金经理顶上”这个话题,周海栋接近300亿管理规模背后,是基于对周海栋超强投资能力的认可,还是以华商新趋势优选为例,该基金在2021到2023年规模增长最快,从10.73亿一路增长至129.1亿,而背后正是该基金连续三年实现了大幅优于大盘的表现,尤其是在2023年,虽然基金收益仅为0.85%,但同期沪深300可是大幅下跌了11.38%。

如果周海栋真的离任了华商基金,要么华商基金能找到与之水平相当的接任者,但这并不现实,如果华商基金只是让内部基金经理接任,那么因为周海栋买入基金的大批基民也必将随之离开。这一点其实从近期周海栋管理规模锐减就能看出端倪,从时间线来看,周海栋离任的消息是在去年下半年传出的,而其管理规模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342亿降到了四季度末的293.47亿,仅一个季度就下降了近50亿。

整体来说,由周海栋管理的这近300亿资金,是其凭自身实力“赢”回来的,如果周海栋真的离开,华商基金这近300亿的规模就悬了。

跌下神坛的老牌公募

实际上,在离任事件背后,也折射出近年来华商基金人才逐渐凋零,只能依靠周海栋来苦苦支撑业绩的现实。

华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底,作为一家拥有近20年历史的老牌基金公司,华商基金也曾有过高光时刻。资料显示,华商基金曾在2010年组建过一组十分强大的权益投资团队,其中的王峰、孙建波、庄涛、田圣明和梁永强被誉为华商五虎将。当年,这支权益投资团队凭借着力压王亚伟华夏大盘近7个百分点夺得2010年度总冠军一战成名,而由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策略精选在2010年发行时募资已经超过了百亿元。

在这支团队的支持下,华商基金的基金管理规模快速走高。数据显示,2010年华商基金管理规模一度达到417亿元,行业排名由第40位升至第24位。到2015年进入了公司历史最辉煌的时候,当年一季度华商基金的非货规模近600亿元,居行业第18位。

然而,华商基金终究没有走出“小公司留不住人才”的命运。从2011年开始,五虎将陆续离开,其中五虎将最后一员梁永强在2018年离职。伴随着核心成员陆续离开,华商基金逐渐走向了凋零,作为核心的投研团队从2017年的70多人降到2020年的50人左右,而其管理规模更是持续下滑,在2015年四季度时华商基金的期末净资产为603.3亿,到2018年四季度期末净资产却仅剩下184.71亿。

还好,在2019年之后,华商基金自己培养的多名基金经理开始发力,包括周海栋、胡中原、厉骞等新生代基金经理担起了华商基金的大旗。从收益来看,在2019.10.8-2024.9.30近五年里,华商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02.84%,居公募近五年权益50强的第6位;从管理规模看,自2019年后华商基金的非货规模逐渐提升,2023年底突破了1100亿元,行业排名从2020年底的61名回升到2023年底的37名。

不过,如果周海栋选择离任,那么华商基金“小公司留不住人才”的命运,如今可能又会再次上演。

实际上,对于周海栋想要离开华商基金并不意外,毕竟作为一名投资实力如此出众的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行业大推“限薪”的背景下,周海栋想要更好的出路自然是“奔私”或自立门户。另外,周海栋在华商基金的发展也接近“触顶”,作为入职华商基金15年的老员工,周海栋目前只是公司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相比之下,其他基金公司的核心基金经理,一般都会上升至副总的级别。

周海栋离职背后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华商基金自身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模式,本质上这就是公司命运系于个人决策之上。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周海栋的离职传闻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华商基金的荣耀与隐忧。当下,华商基金想要找到一个能够替代周海栋的继任者几乎没有可能,若周海栋最终真的离职,那么对这家老牌公募或许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