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来货币政策基调首变!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金融新信号丨两会时间
迪丽瓦拉
2025-03-06 10:49:09
0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予以解读。温彬表示,考虑到今年外部冲击加剧以及稳增长任务难度,预计货币政策后续将逐渐向“适度宽松”回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并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良好环境。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温彬指出,在去年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出之后,地方政府压力已经明显减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部分重点地区有望退出名单,基建投资功能将会有所恢复。

关于资本市场,在温彬看来,今年资本市场的支持重点是支持并购重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最终目标是形成“政策支持—资金入市—企业成长—回报反哺”的良性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逐渐向“适度宽松”回归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据了解,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转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到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连续使用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成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表述的变化意义十分重大。

温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10余年来货币政策基调首次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

在经历了去年有力度的降准、降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之后,市场对基调调整后的宽松预期较高,年初债市甚至出现抢跑苗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被压至1.6%以下。后央行通过暂停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强调“防止资金空转”等方式,引导市场逐渐修正预期,并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考虑到今年外部冲击加剧以及稳增长任务难度,预计货币政策后续将逐渐向“适度宽松”回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并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良好环境。

除了总量功能之外,今年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继续得到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支持措施”,以实现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

风险防化:房地产相关部署更为细致

关于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温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风险,分别为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

一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地产问题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核心关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相关工作的部署也更为细致。

从需求端看,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2024年末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曾提及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

从供给端看,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去库存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财政部在年初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房的专项债项目。

二是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去几年来,由于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不少地方政府将化债作为第一要务。在去年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出之后,地方政府压力已经明显减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部分重点地区有望退出名单,基建投资功能将会有所恢复。

三是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是关注重点。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

资本市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资本市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关于资本市场的专门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温彬指出,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提振资本市场”是重要内容。资本市场走稳,对扩大居民部门的财富效应、畅通企业部门的融资渠道甚至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都有积极作用。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市场成交已经大幅回暖,指数运行中枢明显抬升。

开年以来,稳定资本市场的工作在持续发力。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涉及上市、并购重组、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除了继续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外,要求“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以及“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可以看出,今年资本市场的支持重点是支持并购重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最终目标是形成‘政策支持—资金入市—企业成长—回报反哺’的良性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彬表示。

相关内容

港股IPO动态:今日舒宝国...
今日舒宝国际(2569.HK)上市,无新股申购。 来源:金融界A...
2025-03-27 06:55:10
最高可贷5000万元!金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
2025-03-27 04:47:08
生态环境部:碳市场扩围各项...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
2025-03-27 02:58:42
三大交易所发审全线启动 I...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年内的发行上市审核全线启动。3月26日,北交所召开...
2025-03-27 01:35:04
储能电池巨头,冲刺IPO
3月25日,港交所公布了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
2025-03-27 00:55:42
自由现金流主题ETF成新爆...
Wind数据显示,本周(3月24日—28日)有20只新基金发行,其...
2025-03-27 00: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