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
推动“新三样”全产业链走出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几年来,中国‘新三样’已成为新的爆款,2023年全年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随着‘新三样’产业链出海,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可撬动50万亿至100万亿人民币走出国门,有力支撑其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全球货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建议政府积极引导,加大政策驱动力度,推动中国“新三样”产品走出去、产线走出去、技术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务走出去、EPC走出去,全产业链集体走出去,有力支撑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刘汉元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市占率分别达到85%、79.8%、70.4%,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新三样”产业链出海过程中,不但能加快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步伐,还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和广大欠发达国家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升级。
就具体支持举措,刘汉元提到,建议政府支持中国企业、中国资本加快出海步伐,在广大欠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为当地打造可再生能源发电基础设施,既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又使中国企业拓展了海外市场,获得合理收益,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新三样”产业链出海,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中国积极践行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
加强保护国产创新药确保研发成本回收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参加全国两会的第八年。历年两会中,创新一直是他较为关注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朱同玉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今年关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国产创新药研发等话题。
朱同玉介绍,近五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经历了断崖式下降,这对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削弱。“从2022年的1500多家投资到2024年的500多家,短短2年时间下降了三分之二,这会影响我国未来十年创新药的发展。”朱同玉说,“医药集采是‘降费利器’,我们如何把节约下来的钱变成‘创新引擎’投入到创新药的研发中,这值得相关部门关注和研究。”在国际上对创新药研发有“3个10”的说法,即成功研发一款新药通常需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大约10亿元、仅有不到10%的成功率。创新药研发高风险、高投入,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更有耐心,需要支持体系更加系统完善。
为了促进创新药的发展,集采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其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较短保护期限也成了制约因素。对创新医药的长期投入,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是重要条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流向长周期、高风险的医药研发项目,关注具有潜力但周期长的医药创新项目,允许投资者享受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资本的耐心,取决于稳定的回报预期。“当前创新药的使用中,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在价格管制之下,定价普遍低于预期,同样影响着投资积极性。”
朱同玉告诉新京报记者,建议将目前现有对国产创新药的保护周期从三至五年进一步延长,否则企业的研发成本难以收回,这会严重影响国产创新药的发展。
中国的药品定价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朱同玉建议,需要加强对国产创新药的保护,以确保其研发成本的回收。“我们不但要关注眼前利益,让老百姓能够吃得起药、吃得上好品质的药,我们还需要下一代能够享受更好的生物医药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
建议遏制逐利性执法保护营商环境、法治环境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议遏制逐利性执法,保护营商环境、法治环境。
“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胡成中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些趋利性执法的乱象,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对法治基石的信任和敬畏,挫伤了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破坏了来之不易的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也滋生了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去年底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题学习,总理指出2025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
胡成中建议,从长远来看,要从根子上治理趋利执法问题,关键还是要从制度设计上斩断“执法-获利”的利益链条。他建议应彻底落实执法部门“收支两条线”制度,其次制定更为清晰、严谨的异地办案协作机制,其三可发挥上级政府、本级人大的监督、干预职能。
全国政协委员王煜
持续改善入境游客手机支付等各服务环节的便利性
新京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今年两会关注点集中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入境游)、行业发展和放心消费五个方面。
王煜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专门法律,对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建议,在法律出台后,开展广泛的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对我国当前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全国形成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在民营经济面临发展瓶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今年2月,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召开,提振了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王煜告诉新京报记者,“我建议像浙江、上海等省市引入社会监督的做法,对于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把评判权交给企业群众,直接反映与企业、群众相关联的产业部门、监管部门在服务效率、政策落实、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表现,通过信息公开让政府部门‘照镜子’、找差距、改不足,以评促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谈到入境游,王煜说:“我调研发现,日常对外交往过程中,外国人入境游普遍存在‘不愿来,不敢来,不方便’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还是源于误解、未知和习惯问题。就拿我们公共厕所设施建设来说,中国的公共厕所绝大部分是‘蹲厕’,很多国外游客都不会或不习惯‘亚洲蹲’,如厕成为问题。又如许多境内OTA、快递等头部平台,不支持使用护照和外国人名线上预订国内段机票或快递服务;因缺乏标识或翻译有误,难以快速找到相关设施位置,导致行程受阻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推进旅游接待体系便利化建设。”
王煜建议,持续改善入境游客手机支付、境内机票等线上预订、路牌外语翻译、如厕(按比例增设一定的坐厕)等各服务环节的便利性。
此外,王煜还持续关注航空行业发展。他建议,加强空铁“两网融合”,纳入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经济、人口、产业等因素,使两网乃至多网客流高效“集疏运”,形成相互支撑合力,打造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尤其枢纽城市,尽可能“多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