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展现状
根因:“内卷”和“焦虑”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无论是职场上的晋升竞争,还是学业中的激烈比拼,亦或是生活中的各种攀比,都让人们感到压力山大,并已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动机:压力之下,人们靠情绪消费寻求慰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从生产型社会步入消费型社会,消费目的不再只为实用,商品蕴含的情绪价值、情感链接以及品味同样重要
需求:情绪往往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紧密相关
理解和管理情绪的关键在于识别和满足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因此“情绪商品”的出现和现代人日益增加的情绪抚慰需求息息相关
人群:崛起的Z世代将成为情绪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拒绝内卷、关注个人体验和感受的“Z世代” ,希望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同时,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精神乐园,以充分舒缓压力,释放情绪,获得治愈自己的能量
供给:消费品企业迎合情绪需求,与消费者情感共鸣
新崛起的消费力量不仅追求使用需求,更看重商品和消费过程中的情绪价值,以及品牌向外输出的理念。因此众多消费品企业开始主动拥抱变化,在产品、品牌、渠道和营销等层面创新,抢占情绪消费赛道
市场:情绪经济在多领域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游戏、演唱会、养宠等都是情绪经济的具象化体现。当下,情绪经济凭借其独特魅力,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消费意愿度和偏好:“快乐消费”意愿度高,倾向情绪价值高的产品/服务
从消费心态看,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买单。双十一期间,有近三成年轻人在“快乐消费”上占比超50%,更倾向于旅行、户外徒步以及游戏、文娱等体验型品类
消费类型:粘性、社交型、悦己型消费
广义上看,情绪经济无处不在。而随着情绪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三种消费类型,分别为粘性消费、社交型消费和悦己型消费
02 人群画像
超9成人都有情绪压力, “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
94%的人都有情绪压力,其中有16.5%的人群“压力贼大” ,主要原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 、对事业/学业的担忧以及借贷压力
除常规解压方法外,男女疗愈方法大不同
“看书看电影刷剧听歌”和“睡觉/休息”是男女常用的减压的方法。而除了共性方法外,不同性别在疗愈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更喜欢通过打游戏、运动健身以及“躺平”减压;而女性更偏爱购物、聚会和“食疗”
女性、90后及高学历人群是【情绪经济】的消费主力
从性别来看,女性占比较高,占64.0%;年龄来看,以90后占多数(44.0%),值得注意的是,00后作为新兴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占33.5%;从学历来看,大学本科人群占多数,占59.5%
独处,是心灵深处的疗愈港湾
超4成人认为独处最能缓解压力,其次是和朋友及另一半,分别占28%和16%;职场社交往往带给人较大压力,其次是父母和陌生人
【情绪消费】品类以粘性、悦己型和社交型消费为主
数码产品、衣服鞋子以及饮食品类是男性情绪消费品类前三;女性消费品类前三为衣服鞋子、饮食、美妆护肤品
03 消费场景
工作:香蕉、菠萝、南瓜成为“打工人”的新上班搭子
在“禁止蕉绿” 、 “动感光菠” 、 “万事不南”等谐音梗爆火之前,谁能想到香蕉、菠萝、南瓜、柿子这些生活中略显朴素的蔬菜瓜果能带给“打工人”带来无限慰藉
养宠:情绪经济驱动下的宠物消费全面升级
作为推动【情绪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宠物消费市场呈现出全面升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宠物主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为能带给自己情绪价值的“毛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质
疗愈:香氛+音疗,全方位的感官治愈
天然植物精油的芬芳与颂钵等令人舒缓愉悦的音乐旋律共振结合,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得到身心的深度放松,有效释放压力,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旅游:情绪疗愈之旅,年轻人的身心充电站
年轻人对旅行的追求不再仅仅是旅途中欣赏美景,而是摆脱班味,缓解压力,治愈自己。这种生活态度也推动了旅游方式的不断出新
兴趣:毛绒玩具、潮玩成大儿童的童心栖息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兴趣玩具找回生活的松弛感,,除了自带柔软治愈的特性,潮玩还能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社交货币
美食:一碗人间烟火,治愈生活的良药
在忙碌和压力之下,一顿美味的食物、一段治愈的美食制作视频,都能为人们带来慰藉和满足。充满烟火气的美食,除了满足味蕾,更承载了心灵的寄托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解压疗愈方法
除了在这些场景中寻找情绪价值,我们还采访了身边的同事、朋友,总结了他们的小妙招分享给大家,希望为正在砥砺前行的你贡献一些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