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2月23日晚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发布关于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的公告。公告显示,海天味业于2025年1月1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关于公司本次发行的备案申请材料,近日已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海天味业公告
2月24日,记者联系海天味业董秘办,其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海天味业还是以国内市场为基本盘,海外占比比较低,在港股上市的目的之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侧重国际业务也是调味品行业共识。
增速不及此前高峰
如果海天味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将成为调味油行业首家实现A+H上市的公司。招股书显示,海天味业拥有7个年收入10亿元级以上的大单品系列,拥有25个年收入1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大单品数量最多的企业。以2023年的收入计,公司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合计产品销售收入贡献75.1%。
然而,海天味业的发展之路并非毫无波折。在2013年到2020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十分迅速,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为两位数增长,归母净利率增长率甚至曾达到过30%以上。
自2021年起,该公司便遭遇了增长放缓的挑战,据2021年海天味业财报披露,当年其营收增速首次滑落至个位数,实现约25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仅为9.71%。业绩遇冷也让“酱油茅”从7000亿元市值的巅峰跌落,至今市值约2340亿元。
进入2022年,形势更为严峻,“双标门”事件爆发,当时有网友爆料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产品则为零添加版本。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迅速转化为对品牌的质疑。
直至2024年,公司才重回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4%和11.2%,但增速已不及从前高峰水平,此外,销售毛利率下降和管理费用率上升等问题逐渐显现。面对国内餐饮业增速的持续放缓预期,出海已成为海天味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必选之路。
海天味业股价走势
出海寻找增量市场
早在2014年2月11日便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时隔多年赴港上市,海天味业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以及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在海外开拓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海天(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新设了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万美元,主要运营地设于中国香港。此外,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又进一步设立了天麒国际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同样在中国香港开展业务,专注于食品研发。
进入2024年,海天味业的国际化步伐并未停歇。半年报披露,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了全资子公司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贸易与投资业务,经营地同样在中国香港。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海天味业还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调味食品的生产,这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正逐步落地。
然而,尽管海天味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来看,其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司财报中并未单独列出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品企业百强报告,海天味业出口额占比仅有1%。而报告统计,已有11家企业的出口额/销售收入占比已超过10%,其中7家已超过了20%。赴港上市,或许能为海天味业全球化布局助一臂之力。
调味品出海依旧面临挑战
对于出海挑战,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天味业需要解决本地化、市场调研与定位等问题,比如渠道层面,其需要与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零售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在品牌推广时,海外市场推广不仅要做到本地化,还要精细化等,与此同时,注意文化差异、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挑战。
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赴港上市本身不直接提升出口业绩,但为海天味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和国际曝光度,有助于其推进全球化战略,可能对出口业绩产生间接提振作用。海天味业已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不过,詹军豪也表示,目前调味品行业整体出海情况呈现增长趋势,但多数企业出口额占比不高,仍以国内市场为主。调味品行业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