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数据显示,11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斐然,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11年来,京津冀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制定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5大应用场景。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俊岭:与京冀“区域通办”事项累计达1108项,23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京津冀+雄安”线上自助办,京津冀自贸试验区6批230项“同事同标”事项落地实施。
11年来,京津冀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2024年,京津冀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京津冀地区进出口5.03万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去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别是5.2%、5.1%和5.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也进一步显现。
11年来,三地交通一体化实现“加速跑”。“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三地客流内循环占比已经超过55.32%,三地已互为重要且热门客源地。
同时,京津冀产业链群迸发强劲动力。三地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系列活动,合计签约项目140多个,总投资额约730亿元。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郝莉笑介绍,京津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7个,京津冀上线国内首个跨区域算力平台。
郝莉笑: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3.7亿元。